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新国标的解读
蜂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1
食品溯源制度简介
2
对“新国标”的理解
3
蜂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一蜂产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每年都创造着巨大的产值。
除了蜂产品本身,养蜂生产因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品质改善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被誉为“空中农业”和“农业之翼”。
养蜂业对于“退耕还林”后的农户是非常好的职业选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蜂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蜂产业标准化工作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蜂产业的基础,其中,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蜂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控的准绳, 是消费者判断蜂产品质量是否安全的尺度, 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蜂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例行监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的依据, 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而蜜蜂饲养管理规范和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标准为蜂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蜂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蜂产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制定了蜜蜂养殖、蜂产品安全生产、蜜蜂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等多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在生产上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养蜂业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我国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经济。
蜂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但我国蜂产品质量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掺假造假等方面。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也导致我国蜂产品出口频频受阻。
这其中除了贸易壁垒外,也与我国蜂产业目前的标准尚不能满足我国蜂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关。
现有的一些标准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特别是涉及蜂产品安全的标准,如兽药、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等标准不完善。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蜂产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健全蜂产业标准体系。
蜂产业标准促进蜂产品质量提高
蜂产品生产涉及的产业链很长,包括蜜蜂品种、饲养管理、蜂病防治、蜜源条件、蜂场环境与消毒、蜂机具、蜂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都会造成蜂产品的污染,从而影响其品质。
蜂产业的标准化是贯穿于养蜂和蜂产品生产、加工整个过程的。只有加强蜂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蜂产业标准体系,才能科学指导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我国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蜂产业标准提升蜂产品竞争力
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氯霉素禁运事件。尽管目前已经解禁,但一直未脱离监测视线;日本随后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蜂产品又在其中,增加了我国蜂产品出口的难度。
除了我国蜂产品固有的问题外,发达国家贸易技术壁垒保护措施是造成我国蜂产品出口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标准制约是最具威力的贸易技术壁垒保护措施。
蜂产业标准提升蜂产品竞争力
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维护蜂产品出口商的固有权益,同时也使我国蜂产品生产和加工者有据可依,尽快完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检测方法等标准,并力争在检测方法与相关技术指标的设定等方面与国际同步,对于保证蜂产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我国蜂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蜂产品出口量,促进蜂产业向优质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WTO各成员政府一方面积极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同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及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权方面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但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制修订工作缺乏计划性,导致难以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强蜂产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对加快我国蜂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步伐,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我国蜂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占据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蜜蜂产品生产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