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十八章 法与道德.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十八章法与道德 第一节道德的含义及属性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二、道德的属性
道德作为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式和社会调整形式,具有以下属性:
(一)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物质制约性指道德的根本内容和性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最主要地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
(三)民族性。道德具有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或者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
(四)人类共同性。道德的人类共同性不是指人类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而是指人类社会共同体有共同的道德内容,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强盛的民族不能欺凌落后弱小民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则。
第2节法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
(一)首先表现为纵的联系。所谓纵的联系,是指它们和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共同关系。
(二)其次表现为横的联系。所谓横的联系,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法与道德的区别
(一)表现形式不同。
(二)违反的后果也不同。
(三)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
(四)调整的对象不同。
(五)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
三、法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制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道德风尚的建设,这是因为:
(一)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以及其他社会职能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批判剥削阶级旧道德,传播社会主义新道德,用新道德改造旧社会、改造人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物质力量。
(三)法律把道德原则具体化,把遵守某些道德规范确认为公民的法律义务,国家才能够对公民的道德行为实行真正的和直接的监督,并为公民提供同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和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法律武器,提高公民同不道德的、违法的现象进行斗争的勇气和积极性。
第3节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一、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原因
(一)冲突的表现
1.“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即法与“理”的冲突。
2.“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即法与“情”的冲突。
(二)冲突的原因
,造成法与社会原来的道德发生冲突。
,道德发展,但法律滞后。
,两者不会一一对应,这也是冲突的原因之一。
,有时会偏离实质内容。
,这也是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冲突的基本措施
(一)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同步进行。
(二)在法律移植中,尽可能注意与本民族道德的协调。
(三)宣传法律的评价方式,使民众理解、特别是法律工作者接受法律的思维和评价方式。
(四)学会接受法治的代价。
第4节伦理类型与法律发展
一、西方社会所特有的市民伦理
(一)市民伦理的基本特点
(二)近代西方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主要构成要素

,司法亦有其独特的地位。
,法律原则和规则的逻辑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而司法程序则具有迅速、公开的特征。
二、传统东方的宗法伦理
(一)宗法伦理的基本特点
(二)宗法伦理的时代价值意义
“仁”为本体的个人信念伦理系统,具有突出人的主观自觉精神的深刻意味,体现了浓郁的法律人文精神。
,没有把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完全寄托于制度化的法律,而是主张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藉以确立法律的价值基础。
,主张修己与安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统一,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感。

第三十八章 法与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