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利霞
【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5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切口疼痛时,将双氯芬酸钠栓50mg食指戴指套塞入肛门深度约为2cm处,每日2粒或视患者疼痛情况酌情再次应用。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麻醉师已将一次性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罗哌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以2ml/小时匀速硬膜外间隙给药。结果镇痛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结论双氯芬酸钠栓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镇痛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栓芬太尼术后镇痛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它可以消除或减轻痛苦和不适,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我院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肛门塞入,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其效果安全可靠,未发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妇科手术后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选用双氯芬酸钠栓,+罗哌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
,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切口疼痛时,用将双氯芬酸钠栓50mg以少量温水湿润后,食指戴指套塞入肛门深度约为2cm处,每日2粒或视患者疼痛情况酌情再次应用。对照组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麻醉师已将一次性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罗哌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以2ml/小时匀速硬膜外间隙给药。两组患者回病房后常规吸氧,术后均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记录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如:表情、体位、自诉症状等进行镇痛效果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疼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1]:①0级:无痛;②Ⅰ级(轻度):轻微疼痛,可以忍受;③Ⅱ级(中度):明显疼痛,影响生活及睡眠;④Ⅲ级(重度):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干扰生活及睡眠。
疗效的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②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④无效(NP):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2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在疼痛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75例中CR37例,PR33例,MR5例,%。对照组75例中CR38例,PR34例,MR3例,%。
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较少,用药后出现腹泻2例。对照组出现嗜睡11例,恶心14例,呕吐23例,肛门排气较晚者9例,镇痛泵不慎脱落者1例。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3讨论
双氯芬酸钠栓的主要成分是双氯芬酸,是一种新型强效消炎镇痛药,是前列腺素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