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阅卷
一、2011年文综历史卷简析
二、高考阅卷现场所获分享
三、2012年高三备考之我见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落实主干知识的运用。
(1)考点集中于教材的重点“单元”、重点“课”和重点“时段”
(2)考查的知识要点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或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2011年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从模块分布来看,重点考查必修一、二,这两个模块占高考考查内容的76%,必修三的内容只占24%,这与去年的模块分值分布基本一致,反映了高考关注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
模块
题型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择题
(题号)
13、16、17、19、20、21、23、
15、18、
12、14、22
38题3(“英国革命”作选项的陪衬)
主观题
(题号)
38题3
38题3、
39题1、2、3
38题1、2
所占比重
30%
35%
35%
0
4
从表来看,各模块的比例也相对平衡,必修一占30%、必修二占35%、必修三占35%,奇怪的是,选修内容在试题中时隐时现,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既可看成选修2的考点,也可挂靠在必修一,但整卷难以找到选修1的痕迹。基于文科综合考查的特点,知识的覆盖面相对集中在必修部分,这是较为适宜的。考点分布均匀,体现了考试测试突破功利化倾向,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积淀。
表一:2011年广东卷涉及到的考点在《课程标准》中的分布
考点
题型
中国史内容
世界史内容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选择题
(题号)
12、13、14、15、
16、20、
17、18、
19、
20、21、
22、23
考点总数
16
5
8
4
8
8
所占比重
16%
8%
8%
4%
8%
8%
主观题
(题号)
38题1、
38题1、
39题1、2、3
38题2、3
38题3、
39题1、2、3
考点总数
1
3
8
0
3
6
所占比重
2%
6%
17%
0
14%
15%
从表的统计来看,中国古代史占18%、中国近代史占10%、中国现代史占25%(中国史有重叠考的);世界古代史占4%、世界近代史占22%、世界现代史均占23%;可见,试题偏重中国史,而中国现代史相对考核较多;世界近代史与现代史分值分布均衡。
表二:2011年广东卷涉及到的考点在《考试说明》中的分布
2、情景性:体现新课程理念,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考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2011年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14道历史题中,有13道题是材料情境切入,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这些材料有的是故事(虎溪三笑)、有的是日记、有的是统计表格、图片史料、有的是学术观点、政治言论、史籍典章、报刊杂志、专著论文,材料不拘一格,尽情挥洒,立意新潮。充分利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材料,在生动活泼的新情境中引导学生获取、解读信息,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突出史料考查,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史学认识。材料型试题一统天下,能力考查成全部试题的不二选择。
:注重考查历史的时序性和阶段特征
历史是时间的科学,今年的历史试题比往年都要重视时间。第16、17、18、21、22题,第38题第(2)(3)问,第39题前三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涉及分值达58分。
一、2011年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4、贯通性:题型风格呈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考查考生宏观立体的视野与微观深拓的细节
广东高考卷从2010年的38题始,推出“主题串连”式问答题的新题型,即以一个“主题”(如“社会群体”)把彼此关联的各个模块的知识,整合成若干个“小切口,深挖掘”的系列问题,考查历史所涵盖的主体要素。今年的两道历史主观题内容跨度大,都是。第38题“史观的演变”、第39题“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变革”都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
一、2011年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对“主题串连”式问答题,又有新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有创新突破的特点。其新的变化有三:一是引进新材料,通过三则材料,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信息的分析取舍上,增加了能力考查的坡度。二是扩展到中外关联,以前只在中国史范围内命制问题,今年打破了这一局限,扩展到了世界史。三是“小切口,深挖掘”的延伸,既保持考查历史主体要素的“原因”、“影响”,还增设了“表现”、“调整”、“启示”等考查渠道,识记与理解、创新等目标呈梯级上升,微观到具体史实,宏观到综合立体层次,体现了能力为先的测试目的。
今年的选择题也加大了三个模块的
直击高考阅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