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写作背景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沁园春( ) 百舸( )
峥嵘( ) 寥廓(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qìn
gě
zhēng róng
liáo kuò
qiú
è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语
立、看、问;忆、记
上阕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上阕中的“看”,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领起哪几句?看到了什么?
3、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4、找出词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并品味它的意趣。幻灯片 7
5、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
6、背诵上阕。
领起“看万山……竞自由”
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远景
近景
静景
动景
上
下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词序该怎样?其作用有哪些?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点明时令、地点;交代环境;渲染气氛;作出铺垫
?
分析鉴赏
欣赏古诗词,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
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
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一字传神,妙语连珠,体现出诗人非凡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古人笔下秋景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思考探究
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有的作用。其中“曾”和“忆”在表达时间上有什么作用?
2、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忆”领起哪几句?
领起“忆往昔……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回答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了回答,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表示从上阕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
分析鉴赏
看
眼前景
色彩绚烂的
秋景画图
心中情
抒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
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天空
水底
山上
江中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同学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我辈破浪锐进
奋然前行
抒
豪迈气概
忆
峥嵘岁月
过渡
小结全词
沁园春长沙教学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