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总结
2015年3月17日-18日, 连续两天的小雨洗刷了多日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迎春的花香。我们港区一行五人对中原区的秦岭路小学、育红小学、郑上路小学、淮河路小学和华山路小学这五所小学进行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每到一所学校,首先进入课堂观课,看老师在课堂实施上的理念,进行道德课堂诊断;然后听取该校领导的汇报,接着分别就《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情况、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情况、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情况、书香校园创建情况等档案资料认真进行查阅,并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通过此次诊断交流活动,我们收获颇丰。所以我们很感谢市教育局给我们这样提供一个交流学台,感谢中原区李科长一路陪同,感谢5所学校校长在道德课堂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我们分享。
下面我将逐块对所到中原区的五所学校关于这次道德课堂建设诊断情况作以汇报:
一、道德课堂诊断分析
每走进一所学校,我们都是先听课。老师们都能紧紧围绕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基本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原则,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体现了课改精神。教学目标的制定,老师们都能按照要求把课程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时。课堂上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组织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纪律较好。老师们能够根据学情和学习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有效合作交流活动,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学习氛围较浓,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能够照顾绝大多数学生,覆盖率较高。
尤其是华山路小学老师上的《珍珠泉》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课堂上老师善于鼓励学生,评价贴切有针对性。学生之间的对话十分自然,学生的学习状态异常积极,学习习惯养之有素,可以感受到决非一日之功。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新知,收获新知,启迪心智,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但是个别节的课也有不足,如课堂上老师放手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得以体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参与的积极性还不是太高,有待教师积极引导,改进教学。
二、基于标准的教学实施
五所学校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课程纲要》《作业建设》《导学案》等相关计划,有力指导教师工作,并多次利用教研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掌握《课程纲要》《导学案》《作业建设》的编制要求、编制意义等,并积极投身于这些活动之中,有效的指导教学。
这几所学校在这方面力度很大,为保证课程纲要编写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质量,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指导小组,统一编写格式,把能否编制和使用具有可行性的《课程纲要》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学校先后邀请郑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中原区教研员到校为老师作专题报告;并且让老师每人撰写之后,再次邀请专家把脉指导;学校内部还不断举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交流会。学期初,要求教师利用开学第一课,各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纲要》,使学生明确一册书、每单元,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道怎样去学,规范了教师的教,指导了学生的学。这样系列化的专题研讨,让我感受到中原区每所学校的老师的执着与钻研,我觉得他们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得很坚实。
另外,这几所学校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探索总结出自己的课堂形态:育红小学的情趣课堂,突出表现在课程整合,在一个学科当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有效元素,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郑上路小学的合和课堂;淮河路小学的灵动课堂等,他们都在道德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初步探索出具有本校校情的课堂形态。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整合方面,五所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做了有效的探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相关校本课程所做的工作也较扎实,课程规划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档案资料项目齐全,内容翔实,活动形式多样,评价体系完善,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尤其是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特色都很明显。
秦岭路小学的作业建设规划;育红小学的武术段位操;郑上路小学的足球;淮河路小学根据学生兴趣与教师特长开设的走班制校本课程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里重点说说华山路小学把阅读教学比作道德课堂的灵魂。学校依托“读书文化”进行课程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学校阅读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主题阅读”版块,“走进诗歌”版块,“梦想剧场”版块。
学校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让阅读教育成为提升师生个人素养、丰富自身内涵、丰实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陈校长说,阅读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他们依据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阅读,各个学科都在课堂教学中流淌着阅读之泉。我能从学
中原区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