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代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策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54学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4学时,案例分析10小时。
第一章(4学时) 第二章(4学时) 第三章(6学时)
第四章(4学时) 第五章(6学时) 第六章(6学时)
第七章(4学时) 第八章(6学时) 第九章(4学时)
第十章(4学时) 第十一章(6学时)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现代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认识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掌握现代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现代公共政策界说( 1学时)
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
二、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专家的观点
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形式,是公共政策主体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作出的决策。
政策科学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为达成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实际的政策行动。
三、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
第二节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2学时)
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大学科。与传统的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有下述主要的特征:
一、政策内容丰富化
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政策问题复杂化
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
2、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
问题具有动态性
四、政治敏感性
1、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的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制与反对。
2、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的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到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政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
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新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高层政策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
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案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的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因而也使政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
5、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的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低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职位的政策科学研究。
五、科学、艺术二重性
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 1学时)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