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三讲:萨特哲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三讲: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论哲学
二十世纪中叶,伴随着法国政治风云,涌现了一批关心人类命运、积极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家,掀起了一场哲学运动。这场哲学运动的哲学家们虽然各自的思想理论颇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他们的哲学一般都被称作存在主义。
萨特的哲学因其主题更为吸引人,而且善于用文学作品和剧本等形式表达,故而成为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在青年学生中尤有声望。
其实,萨特最初并不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存在主义,而自称为“现象学本体论”。由于外界舆论使然,他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当时看来是时髦的名称。依我们的观点看,无论“现象学本体论”还是“存在主义”均给人以莫名模糊之感,贴切明朗的名称应叫做“自由论哲学”。
萨特的作品很多,纯粹意义上的哲学著作主要是《存在与虚无》和《辨证理性批判》。
一、自由的人生和自由论的创立
萨特的“自由论哲学”的创立,固然与其生活的时代有着重大关联,但从他个人生活经历入手更有助于理解这种哲学。
让·保尔·萨特(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 )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一岁时,充任海军军官的父亲因驻军亚洲染上热病去逝,使萨特自幼就失去了一般孩子都有的“家庭上帝”。年轻漂亮并“象姐姐一样的”母亲带着他与当学者的外公生活在一起直到十二岁。很有学问的外公为他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家庭气氛,使这个外孙享受到了充分的爱和鼓励,引导其正常而正当的天性自由开展。萨特三岁的时候就喜欢上外公的藏书,培养了好读文学作品的习惯。虽然五岁时因得眼疾而瞎了一只眼,但仍不减其在精神王国游历的浓厚兴趣。这个事实说明,萨特从小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世界的。萨特特别崇拜英雄人物。他最喜欢读的作品就是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的历险、冒险、探险之类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他朦胧觉得英雄人物都是一些敢于拥有自由从而享受到自由的人,是自由使他们成为英雄的。
十二岁时,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工程师(后来成为船厂老板),他随母亲离开外公一起来到了新家。在继父跟前一段生活后,由于要受到种种约束和得到种种要求的告诫,萨特明显感到自由的失落,再没有“第一王子”的地位了。他怨恨母亲为了自己背判了他,更把继父视为扼杀自由天性的专制者和暴君,与之格格不入。他甚至由对继父的厌恶扩展为对所有资产者的厌恶。因为他看到与继父共事或合作的资产者对工人、无产者有一种专制倾向和虚伪行为。而萨特认为,人都应该享有自由,不应该用强制或者虚伪的手段去剥夺他人的自由。
萨特不自由的日子并不太长,但从自由到不自由这一正一反的经历使他感受到了自由的珍贵,并为后来形成志向奠定了基础。连萨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在他十二、三岁之间的一天早上,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判断:“上帝是没有的!”他觉得这个判断是人之自由的根据。道理很简单,由于没有高高在上的上帝支配,人注定要靠自己,因此也就享有了自由。有了上帝如同他有了继父一样,人就会不自由。不过,继父毕竟不是人们所说的万能而无所不知的上帝,不可能时时盯着和管着萨特。萨特觉得自己虽然不能在继父面前享有原来的自由度,但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还是能够享有自由的。由此,萨特感到非常有把握去度一个自由的人生。
中学毕业前,由于哲学老师的引导,他接受了平等观念并爱上了哲学。认为平等观念是自由观念的另一面,哲学是那种可使更多的真理降落人间的学术技能。虽然,萨特一直爱好文学,并欲成为一个文学家,但在大学预科班和在巴黎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选择了学习哲学专业。其主要目的是想到哲学中为自由找到较多和较坚实的根据。
巴黎高师在法国享有盛誉,被称为培养思想家的摇蓝。那里充满了青年学生所喜欢的自由气氛,萨特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这所学校,无异于如鱼入海。在校四年中,头两年就使他的自由性格定形,表现出非常自觉的独立性和对创造性的追求。他坚信自由是人生之根本,他决心走一条
“文学-哲学”之路。鉴于人类对自由的不自觉和存在着大量的不自由的事实,他立志用探讨和呐喊自由度过自己自由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按国家律法规定,他当了一年气象兵,然后在一所中学任哲学教师。1933年,听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了不起的哲学,于当年九月公费到德国留学,并在海德格尔门下研修了一年哲学。此后便开始了他追求自由与真理的学术生涯。
萨特立志为人类呐喊自由之初,发奋读书。他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寻求多多关于自由的理论根据以支持自己的立场,丰富和明确自己真正追求的那种真理性的自由观念,探讨实现自由的道路和现实的任务。到大学毕业,即1929年左右,萨特有了这样的结论:自由乃为人的本性,恢复现实的人的自由本性须先破除世人心目中的上帝观念,并打倒各种形式的决定论。因为“上帝”和“决定论”使人陷入宿命论,无法使自由本性焕发出来。在这里,否定“决定论”是根本任务

十三讲:萨特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