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源区
2011—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一)农村供水基本情况
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1)自然地理
晋源区位于太原市西南部,平均海拔767米,地势西高东低,属太原盆地边缘,东以汾河为界,西与古交市接壤,南与清徐县毗邻,北与万柏林区连接,,其中山区面积143平方公里。
(2)社会经济
晋源区管辖着三个镇、三个街办,共90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有24个行政村。,,,。,。,其中农林牧渔收入3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83元。
(3)水资源概况
晋源区辖区范围内有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即西边山奥陶系岩溶地下水,西边山洪积扇松散岩类孔隙水和汾河冲击平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①西边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处于晋交边山断裂带,含水层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受断裂带影响,岩层破碎,岩溶裂隙发育,同时处于晋祠泉域岩溶水系统的排泄区,含水层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可达5000--7000立方米/天,是比较理想的水源,但由于处于晋祠泉域保护区,开采应严格按照《晋泉管理保护条例》规定实施。
②西边山洪积扇区松散岩类孔隙水
该区域有大小十多个洪积扇,含水层以砂砾石为主,大都发育较好,富水性较强。单井出水量为700~1000立方米/天,并且污染源较少,水质较好,地形较平原高60米。
③汾河冲积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汾河冲积平原区含水层沉积厚度较大,透水性好,泥层含量小,并且区内灌排渠系配套较多,由渠系大量渗漏和汾河的渗漏补给,含水层的富水条件较好,同时又是汾河一坝灌区西干渠的服务范围,农田灌溉以河水为主,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开采强度较小,因此,汾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区水资源利用空间较大。
④由于长期以来晋源区形成了以煤、焦、纸、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些行业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由于部分高污染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灌溉渠内,造成渗漏,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矿化度、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细菌总数等多项指标超标,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占到全部农村人口的55%,饮水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农村普及自来水人口12113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8%,已基本普及。
3、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晋源区农村饮水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形式
①集中供水基本情况:晋源区采用集中供水点供水的有1609人,自来水供水到户的有121130人,占到全部农村人口的98%。晋源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全部是地下水,水质部分项目符合饮用水标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氟含量高、苦咸水、用水量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问题。农村供水处理大部分以沉淀为主,部分工程能进行过滤,加氯处理。农村人均用水量为50升/天·人。水价根据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供水运行情况由物价部门核定价格。,,/m3。收费方式有计量收费和按人收费两种方式。水质由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农村自来水由各村管理,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务部门建设的由水务部门管理。晋源区共有集中供水工程71处,其中村级65个,千吨万人工程3处,跨村工程3处,总供水能力9310吨/日,受益人口111854万人。
②分散式供水情况:晋源区现有分散式供水点19个,受益人口3898人,分散式水源以山泉为主,水质符合饮用标准,供水方式以集中供水点和供水到户结合,目前分散式供水无供水设施的有584人,主要分布在金胜镇。
(二)“十五”以来农村饮水工作成就
1、“十五”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实施情况
“十五”农村饮水解困规划实施以来,晋源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解困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十五”,建成各类供水工程37处,。通过“十五”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2005年—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以来,我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592万元,兴建了晋阳集中供水工程和南瓦窑集中供水工程、金胜集中供水工程、晋祠集中供水工程及古寨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8800吨,解决了73个村,、13个企业、13个学校和28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基本经验
从我区这
太原市晋源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