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杰教授治疗唇风经验
张晓杰简介:张晓杰,女,48岁,山东招远人,医学博士,现为山东中医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业医近30年,勤求古训,诲人不倦,针药并用,屡起沉疴,擅治银屑病、黄褐斑、白癜风、过敏性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
宁某某,男,21岁,初诊日期:2010年8月11日。
主诉:唇部干裂、脱屑7、8年。
现病史: 患者7、8年来,口唇部反复干裂、脱屑、甚则流滋,痛痒不适,时轻时重。曾外用曲安西龙尿素软膏,肌注胸腺五肽,内服化毒丸、中药汤剂等,屡治少效。平素大便粘腻不爽,溲黄,口咽干,喜凉饮。
查体:上唇干燥、脱屑,下唇潮红稍肿胀,少许渗液,结有黄浆痂。
舌苔:舌淡红,苔黄厚腻。
证属中焦蕴湿生热,脾胃伏火上攻。投以藿香9g,山栀9g, 生石膏30g,防风9g,甘草9g,知母9g,黄柏9g,川牛膝12g,黄连9g,白鲜皮30g,苦参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龙珠软膏外用,嘱勿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限酒。
二诊:服上方后,唇部肿胀已消,滋水渐无,不适减轻,大便仍粘腻不爽,上方加柴胡9g,苡米30g,云苓15g , 7剂水煎服,日一剂,龙珠继用。
三诊:服上药后病去9分,二便如常,仍觉唇部干燥,紧绷,少许脱屑。改汤剂为免煎颗粒,药用山栀、藿香、生石膏、知母、黄连、防风、当归、柴胡、白鲜皮、赤小豆、薏苡仁各1袋,水冲服,日一剂,调理20日而愈。
唇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篇》云:“此证多生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发痒,色作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日久口唇润动不止”。相当于西医之接触性唇炎,唇部湿疹一类的疾病。
在皮肤科的门诊上,本病并不少见。多表现为唇部干燥、脱屑、甚至皲裂,自觉痛痒不适,患者常不自觉反复舔舐嘴唇,或者用手将鳞屑强行剥脱,唾液的化学刺激与外力的机械刺激导致恶性循环,经久不愈,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仪容。
祖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可以看出脾、胃、大肠与唇部的关系最为密切。
从唇炎干燥、脱屑和皲裂等唇失润泽濡养的临床表现,不难看出脾脏津液的亏损。脾津的亏耗,不外乎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度两端,生成不足因于脾虚,消耗过度责之于火热邪气,因火热之邪最易伤津耗气。脾虚不是先天禀赋不足,就是后天饮食情志调摄失宜;火热邪气不是外感,就是内生。
《内经》有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可以看出脾脏为水津输布的枢纽,乃核心环节,一旦虚损,水津输布必为不畅。
“脾为胃行津液”,又因脾性“喜燥恶湿”,故而脾虚必有湿,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津液不归正化,聚生水湿,日久化热生火为害,耗伤津液,唇失润养,发为本病。在推导出唇炎的病因病机后,治疗就有的放矢了。
张晓杰教授治疗唇炎,多选用《小儿药证直诀》之泻黄散作为基本方加减化裁。原方防风药量最重,是为君药,防风散风热,辛散而又性润,为“风中润药”,且归脾经,取法“火郁发之”;再配以藿香叶,取其芳香醒脾化湿之功,以舒展脾气,化湿浊,升清阳,亦蕴“火郁发之”之义,湿浊一化,清阳一升,脾气为之振
张晓杰教授治疗唇风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