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精神分析论文
一、转变家长的人才观,使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多少年来,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重视知识、技能等应试能力的培养已根深蒂固在我们家长的脑海中。即使是前几年已狠抓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宣传,但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还在“舞”,升学率还在提,家长们的眼光还是盯着应试教育。当前家长们的人才观普遍比较狭窄,只承认当科学家、当歌唱家、当知识分子才是人才,看不到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只看到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考大学这一条成才之路。这样,滋长了家长“智育第一”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家教中“惟智化”倾向的出现,忽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此,新《纲要》的颁布是切实的,它倡导在使孩子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体验、习惯等维系孩子终身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维系孩子终身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而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教会”“学到”“形成”的东西。我们要力争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让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识了几千字、会百以上的计算、会背几十首诗而自豪的时候,能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是否受到伤害,让终身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家长心中,这是我们转变家长观念的重中之重。
二、给予教师更多的课改主动性
《纲要》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显然原有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为此,应该实行弹性管理,给予教师较大的弹性空间,让她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以促进她们自主地发展。
一是自主计划。我们应打破固定课程表、固定进度、固定组织活动的模式,允许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孩子的兴趣需要,灵活而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地点、形式,鼓励她们在内容选择、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探索与创新。特别是在捕捉来自孩子方面的信息,生成新的课程方面,我们更是予以最大的宽容与支持,以让教师们能从众多的尝试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方法以及教育机智。如在一次台风过后,撒落在操场上的树枝、树叶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该班的教师关注到幼儿这一“兴趣点”后,与配班老师及时商量,马上调整了原来的活动计划,将幼儿的“兴趣点”提升为教学的“生长点”,生成了相应的数学排序、美工粘贴等一系列活动。由于活动来自幼儿的生活,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十分投入。
二是自由安排。为了让教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增强素质,提高效率,应该改变过去一统化的坐班制度,允许她们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她们去做需要做的、真正想做的事情,如勘察周边资料、网上查阅、图书阅览、学录研究所用。这种自由,反而调动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上、学习上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已蔚然成风。可以说,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我们为她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我成长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等。
三、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活动空间及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环境
从现代儿童发展观、学习观、课程观和教育观出发,构建一种能够使幼儿真正成为课程主体的幼儿园,这是新世纪对幼儿教育的热切期望,是“以儿童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得到实现的重要课
课改精神分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