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韩文公祠宣传资料.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韩文公祠,简称韩祠。韩祠约建于公元999年,距今千年有余,是中国现存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其存在,对于中华文学文化都具有巨大研究意义。
韩文公祠石牌坊,位于韩祠正门石甬道起端,放为四柱三间式白石坊。坊文韩文公祠四个大字为胡耀邦手书。站在坊前眼望去,韩祠的青绿色藏不住给人清淡端肃的感觉,而屋脊高峻,居高临下却又让人感到雄伟巍峨。
韩文公祠的建筑古朴典雅,在祠址的选择和整个建筑布局上,尤为成功。曾楚楠先生在《韩愈在潮州》一书中对韩文公祠的建筑艺术和布局有非常好的论述: “其一,(韩祠)获得了水色山光护古祠的良好景观;其二,主体建筑正处于笔架山主峰的中轴线上,盖建时又让主座后退紧靠山峰,使左右的象山、狮山现得前突,成拱卫环抱之势,从而增添了祠宇肃穆幽深的环境气氛;其三,是把高度定在海拔四十米左右,恰到好处地构成了令瞻仰者肃然起敬的仰视角度;……”

不可否认,历史不会因人而改变,但人对历史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种精神乃至一种文化会因着人的传承而百世未衰。在潮汕文化发展史上,韩愈确实有过独特的不可低估的贡献,江山易姓为韩的事实就是韩愈在潮人心中崇高威望的最好证明。一座名胜抑或一个地方,不是因为历史尘埃的厚重而显得深厚,而是有可供研读的历史的文化遗留下来,有历史的巨人定格某一时代的精神,追根溯底就是有时代的精神影响一代代人的思想,成其所谓的古、名。韩文公祠、潮州以至潮汕就是这样,有一位象征意义的韩愈入潮学研究留下永远参不完的学问。
而韩愈的这种精神,不是肤浅的停留在具体的办了多少事,构筑了多少形象工程。在韩祠的碑刻中有一篇祖植椿撰写的《重修韩祠碑》,跟其他的记载重修韩祠的碑文一样,包括苏轼写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都无不是对韩愈进行了歌功颂德,对重修韩祠的有心人进行了追捧赞颂。但是,这一篇中有一段写的非常好,可以大概的概括韩愈的这种精神:“夫人一生事业,不在于得意有为而后为之。即死生患难中,其关于国计民情者,未始不可为也;……,当其谏迎佛骨来潮也,所谓不得于君,刁然以忧惧之身,远窜荒陬之地,宜人将痛哭罔暇,自信患难有不可解,死生有不可必之时。而公则义命安之,不鄙顽俗,师属赵天水首铎文教,……”
韩愈之所以比其他历代入潮官员尤值称颂,不是因为其他官员毫无建树,而最重要的是韩愈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顺应历史潮流,弃个人切肤之痛于不顾,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付诸于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去,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等等,言传身教,对潮汕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拉动。
唐代的潮州是一处相对较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场所。五十一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说,五十一岁已经是离死不远了,再加上一路山水跋涉,这时的韩愈已然心力交瘁,差不多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于是在赴任途中对前来送行的侄儿留下了遗书般的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政治前途眼看已成泡影,挫折带来的家庭不幸,也一齐降临到这个已知天命的封建官员身上。在这样一种凄凉的心境下,和这样一个远京师的荒蛮之地,我们还能指望韩愈在漩涡中造福一方吗?而韩愈还能期望让封建君主看到自己斐然的政绩吗?还是

韩文公祠宣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83 KB
  • 时间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