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旅游发展心得体会.doc五台山旅游发展心得体会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总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1982年11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县在发展五台山旅游经济的实践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破字当头,立竿-
见影,大胆探索出三十年的旅游改革创新和三十年的发展成就。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现代旅游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现代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变化成效就有多大。
1、创新思路,优化环境,甩掉封闭落后、贫穷自守,实现旅游产业化、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县委、县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坚持扩大开放引进,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在县区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成功运作下,进一步理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五台山旅游从改革起步阶段到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旅游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梯式、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和不可估量的成就。
从1982年,县委、政府提出采用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协调布局的办法,对五台山旅游区进行重点绿化到1985年五台山正式对外开放,五台山旅游管理、保护及开发迈入良性发展轨道。1990年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万人,据统计,比1985年增长20%,社会总收入2600万元,外汇收入164万元。九五期间,全县确立旅游业为做强做活经济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围绕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题,以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方针,协调推进申遗、整治、促销、建设四大重点,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2006年7月至今,围绕五台山申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全力抓好拆迁安置、环境整治、植被恢复、服务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五台山申遗进程,五台山旅游业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当地居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产业。今年6月26日,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接轨国际化视野,以世界遗产品牌战略的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营销,高质量管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观光目的地。
2、立足全县,统筹规划,突破朝山拜佛、单一型旅游,形成众星拱月、多元化大旅游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山是我国惟一一处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集佛教文化与古建筑于一体,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和文化成就集大成者,底蕴深厚。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五台山是以梵宫琳宇构成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而着称,历经三十年,来五台山观光旅游、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五台山佛教文化气脉延续不断。以佛教文化底蕴为支撑的五台山,现有寺院68座,从使用功能来讲,五台山寺庙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对真实性的要求。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碧山寺、金
五台山旅游发展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