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罐拔罐疗法说明书.doc火罐疗法是使罐内形成负压,利用大气压
的原理达到治病的目的。火罐疗法,又叫
拔罐子,古称“角法”,又名吸筒疗法,是
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
气,使其吸着于皮肤而造成其瘀血,从而
祛散邪气的一种疗法。此疗法操作简单
,疗效较好。临床常用于治疗疼痛、扭伤
等病症。近年来,随着罐法工具的不断改
进和创新,使古老的罐法与电、磁、光、
药等理化物质有机结合,拓宽了适应范
围,方便了施术,提高了疗效。
【常用的火罐用法和适应症有】:
1. 连续闪罐治口眼歪斜:准备一根酒精
棒,三个中号拔火罐,将酒精棒带有棉线
的一头,稍蘸酒精,灯上点着后,往罐底
一闪,迅速扣在前额、耳前、颧骨下、口
角两侧应拔部位,立即起罐,上述四处,
每处连闪20~30下,四处共80~120下。
2. 旋转罐治五十肩:准备中号玻璃罐2
个,酒精棒一根,酒精灯或蜡烛一支,硼
砂浴皂一块,火柴一合。先将硼砂浴皂蘸
热水涂润肩部及其周围,将酒精棒一头点
燃,用小闪火法,将罐子吸住皮肤,左手
扶正罐子,右手拿稳罐子原地按照时钟走
向旋转30下,起罐。依法多做几次。
家庭火罐疗法拔罐疗法已为人们所熟知,
拔罐疗法不但简便、经济、安全,而且疗
效显著,易于掌握,深受大家的欢迎,它
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自我保健的家庭疗法。
拔罐疗技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传统的
火罐因其有温热的作用,更能加强温通气
血、和畅经脉、祛风散寒和活血化瘀的效
果。
【下面介绍几个可在家庭中常用的拔火罐
疗法】
在家中,一般可用火罐治疗的病有:感
冒、发烧、咳嗽、腰背肩腿疼痛、腹部寒
痛、咽喉肿痛等炎症。常用的火罐有竹质
罐、陶瓷罐和玻璃罐。传统上,人们常用
投火法来拔火罐,即把燃烧着的纸片投入
罐中,形成负压后,立即扣到皮肤上,这
种方法虽然取材方便,但容易烫伤皮肤,
近年来,都改进为闪火法。闪火法也简便
易学,只要备有95%的燃烧酒精、棉花、
止血钳、润肤油和火罐就行。使用时,用
止血钳夹紧一小团棉花(可用棉签代
替),浸上少许酒精(半干即可),一手拿
罐,一手拿镊子,点燃酒精棉后,把它伸
人罐底,燃烧片刻后,立即抽出,把罐扣
在皮肤上。但应注意,燃烧的棉花团在进
出火罐的时候,都要快,以免罐口过烫,
灼伤皮肤。当感冒、发烧、咳嗽的时候,
我们可用在背部走罐和留罐的方法来治
疗。走罐时,先在背上涂上能保护皮肤的
润滑油,如刮痧油、香油、按摩液等,然
后把火罐扣在背部的上方,沿着脊柱两旁
的膀胱经由上往下拉,拉到腰骶部时,把
罐拔下,然后把罐重新扣在背部的上方,
由上往下拉,如此反复多次。也可把罐拉
到腰骶部,再由腰骶部往上推。然后再由
上往下拉,但这样不易使罐保持足够的温
热作用。走过几遍后,可以在固定的穴位
上留罐,若发烧,可在大椎穴上留罐,咳
嗽可在肺腧穴上留罐,感冒可在肩部留罐
等。留罐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过长则易起
水泡,使皮肤破损。腰背肩腿疼痛时,可
在疼痛部位走罐和留罐。一般都先走罐后
留罐。留罐的时候,除可在疼痛点上留
罐,还可在相关的穴位上留罐,如腰痛在
肾腧穴、命门穴上留罐,肩痛在肩井、天
宗穴处留罐,腿痛在环跳、委中、承山穴
上留罐等。腹部寒痛、痛经等,除在背部
走罐外,还可在腹部留罐,中医认为,背
为人的一身之阳,督脉(沿脊柱循行)为
“阳经之海”,所以通过火罐对背部和督
脉的温热作用,可以达到温通全身的阳
气,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散寒止痛。一
些常见的炎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
、疗疮、牙痛等也可用火罐的方法来治
疗、因为拔火罐可使人体局部充血、发
热、血液循环加快,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
应和抗炎反应,从而达到消炎的作用。
拔火罐时还应注意:
1、拔罐时,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
位。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
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
用。 2、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
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
落。
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
。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
方可应用。
4、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
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
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火罐拔罐疗法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