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
摘要:基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状以及现阶段已开始的绿道建设,本文的研究范围选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凡主要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服务的绿道都属于“城市绿道”的范畴。绿道的线性形态、连通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性,十分符合未来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趋势。因此,绿道在我国城市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城市绿道; 规划策略; 规划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后工业社会时期,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抱有更新的需求。都市型绿道及其网络的规划设计,是设计师在应对诸如城市生态资源缺乏、城市环境恶化、历史文脉断裂以及公共空间不足等城市问题时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一、国外绿道建设实践
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设计了世界著名的波士顿蓝宝石项链,这成为西方国家所公认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在城市外围设置连续完整的绿带与放射性绿楔,将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以降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著名的“田园城市”建设模式。总的来说,早期的绿道都局限于连通性、审美游憩和接近自然等方面,缺少经济内涵。
、深入,涉及绿道的概念界定、规划设计方法、建设技术、建后管理和区域协调的方方面面,研究层次跨度极大,涵盖了场所层次的社区游憩绿道建设,市域层次的绿道网络规划,乃至全美的绿道系统规划。据统计,目前美国绿道总长度已经超过10万千米,其规划目标是所有居民都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的绿道,美国的绿道建设实践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个功能的协调,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目前以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就较为突出。其中日本的新城绿道系统、新加坡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的场所层次绿道、我国香港地区的郊野公园内部及其之间的游步道建设均具特色。
,始建于1977年的伦敦东南绿链,承担了保护大伦敦环境的基地、市民的休息场所、追忆历史的长廊以及运动健身的空间等多重功能;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
二、城市绿道形成条件
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是形成一个完整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条件。第一,应将绿道系统作为建设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的重点。第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调整绿地规划,由于城市过密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绿色通道的瓶颈,不利于改造城市环境建设,因此,应当引起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注意。第三,依法保护规划的城市绿道,除了不能够移作他用或随意侵占外,还应当用
“绿线”进行严格控制。第四,明确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切实维护廊道地区的生态,同时为了提升廊道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还应当倡导积极主动的人工生态修复。第五,对于进入生态廊道的项目和设施实行严格准入和限制的制度。内容上以与休闲、体育以及游赏相关;景观上应与生态绿廊的整体风貌相统一;在项目环境影响上应当坚持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原
城市新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