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护理认识思索
高热是儿科急症中最常遇到的急症之一。高热是临床各种疾病的严重反应,护理治疗不当会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昏迷等。常用的降温方法:(1)擦浴法:常用28~32℃、25%~35%的酒精或32~36℃的温水。(2)冷敷法:常用冰袋、冰帽、冰枕等置于患者头部、掖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3)灌肠法:一般采用28~32℃的灌肠液或4℃的冷盐水。(4)穴位刺激法:针刺十宣、曲池、大椎、外关有助于降温。(5)药物降温法: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炎症引起的发热可给予抗生素和退热药物,亦可口服退热药[。小儿发热应合理使用降温药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原则上不宜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应慎用退热药。退热药应根据体温情况,按需服用,用药间隔4h以上,不得长期使用。激素不能作为小儿高热抗炎降温的常用药物。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高热患儿134例。,婴儿36例,1~3岁42例,4~5岁26例,6岁以上30例。疾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64例,肺炎42例,肠道感染8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0例。
2护理
(1)局部疗法:头部冷湿敷或置冰袋。可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利于健康的恢复。(2)全身疗法:温水浴: 28例婴儿给予此方法。即用32~36℃的温水擦浴或浸润。擦浴用温水擦洗或按摩小儿全身皮肤。每次温水浴5~10min为宜。酒精浴:用浓度为25%~35%,温度为41~43℃的酒精擦浴。擦掖窝、腹股沟、足心、掌心时要稍用力,反复来回几次,擦至皮肤发红为止。酒精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本组22例患儿采用此法,年龄都在3岁以上。(3)冷盐水灌肠:适用于年长儿,本组9例患儿给予此法降温。用20℃的生理盐水100~200mL低位灌肠,臀部稍抬高,速度要慢,注意降温程度及大便情况。
小儿退热药的剂型有糖浆、片剂、栓剂、冲剂、针剂,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酶,减少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临床常用的退热药有APC、布洛芬、奈谱生、安痛定等。℃立即给予退热药物。
搬硬套患儿高热时,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增加及氧消耗量增加,心率加快,易于疲倦,患儿应卧床休息,通风良好,室内温湿度要适中,避免对流风。
机体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功能减慢,要给患儿进食易消化、高热量、少油腻、多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果汁、菜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一般每4小时测体温1次。给予降温处理后1h测体温1次。对于8例有热性惊厥史和8例超高热患儿1h测体温1次。
高热患儿常出汗较多,要及时用干毛巾给患儿擦干汗液,更换干净衣物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平整
小儿高热护理认识思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