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人大附中高一八班
作者:徐倩凇
指导教师:苏沛然
摘要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明星,他们对人类步入文明、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帮助。作为各在东西遥距万里,并且相隔近一个世纪两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竟然有着如此相似的背景、如此相似的作用,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巧合,并惊叹历史的神奇。为了更好地研究他们二人的思想,并使研究角度更具可比性,笔者选取了两个角度,即他们的德治思想与教育思想。
孔子的“德”的内涵就是指“仁”了。苏格拉底认为“德”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孔子的德治的切入角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切入角度则是每个公民自己内心的灵魂。对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两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孔子的观点大致是“德大于法”。而苏格拉底的观点大致是“德等于法”。孔子理想中的政体是开明的君主制。与之差别很大地,苏格拉底的理想社会则更接近一种民主制。并且笔者认为,这两种思想不存在明显的先进与落后的关系。
作为两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教育的对象都具有广泛性。二人教育的方法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提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通过老师点拨的方式而让学生自己悟出更多的道理。苏格拉底更是创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他称之为“助产术”,即借助他的帮助,由对方自己来生产出自己的思想。他们不约而同地秉承了一种“述而不作”思想。
对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笔者其实了解得不是太多,因此只能通过看过的有限的书籍中总结提炼出一些观点,辅之以一些不懂装懂的语言,再加上自己独家突发奇想的一些偏僻观点,导致了意见虽具一定的参考性,但是也仅供参考的结果。通过做这次研究性学习,笔者对孔子和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粗略了解了他们的思想内涵,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过程。笔者会继续努力的。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比较、德治、教育
1 研究目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明星,他们对人类步入文明、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帮助。作为各在东西遥距万里,并且相隔近一个世纪两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竟然有着如此相似的背景、如此相似的作用,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巧合,并惊叹历史的神奇。
研究哲学即是爱智慧,探究哲学问题并不需要更多特殊的目的和理由。通过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并希望能够找到出现如此相似思想的背后的秘密。为了更好地研究他们二人的思想,并使研究角度更具可比性,笔者选取了两个角度,即他们的德治思想与教育思想。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明确研究方向并具体确立课题;
,在已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3撰写结题报告。.
3 研究成果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并培养了“弟子三千”。孔子生平热衷政治,希望统治者实行自己的治国方法来使天下大同、百姓安居乐业。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希望民众能具备“仁”的品质,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也对统治者提出了“仁”的要求,并根据“仁”提出了人人都要遵守“礼”来使尊卑有序。
苏格拉底(英译:So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202537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