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习惯.doc怎样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习惯
2004年7月,我参与了市级课题《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收获不少,感触很深。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提出问题可由教师提,也可由学生提。教师提出的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是最积极的。爱因斯坦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我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也说过: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生做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只学着怎样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具有主见、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则不是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试图从课堂提问方法入手,结合课题实验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一直没有问题,就连我问他们懂不懂时,他们也总是连连点头,表示没有任何问题,难道是学生都掌握了吗?末必如此,当我让他们解决问题,做练习时却问题多得让我不知从哪里开始讲起。现在细细想想,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很多。1、长期以来倡导的师道尊严,“师云亦云”,教师在学生中间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产生过不少的负面影响,学生害怕教师,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更不要说是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些要求、建议或问题。2、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有困难,是懂非懂。3、当然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提问题不太上档次,会让老师和同学取笑,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还用问吗?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从我自己开始,努力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教师要缩短与学生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时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同去学习、探索,有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学习,能者为师嘛,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学习的合、好帮手。这样他们就会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敢于向老师、向教材、向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提出挑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若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全班同学可能都在哄堂大笑时,作为教师不能和其它学生一样,否则有了这一次后,对于这位学生来说,可能永远都不敢有下一次了。教师应该给以积极鼓励、表扬,再适当的点拨和启迪。
二、让学生想问问题。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而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课堂上学生着重要弄清楚的,接下来围绕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学就比较顺手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
怎样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