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敢于问的习惯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提问更是要恰到好处,相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法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探索解答问题。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提问意识探究进行探索,还就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么一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而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的演练出来,这样的思师之想,答师之问的作法一旦成为习惯,就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提问课中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反应模式进行。”这种用提问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到达知识的彼岸,使学生的学习始终被圈定在教师的框架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不少误区:(1)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常被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不了了之,白白浪费了可贵的课堂生成资源。(2)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时有发生,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3)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涵,让课堂提问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课堂因提问而变得更有魅力更加精彩。
二、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提问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可见,课堂上提问并不是只限于教师对学生,也可以学生来提问。提问是让人回答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因而,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等等,这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课堂提问有以下四层内涵:(1)提问具有预设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2)提问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并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时问题,提高提问的针对性。(3)学生参与提问。主要是指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智慧的成长。(
4)提问是交流的载体。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三、培养学生提问解疑的能力
1、削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
怎样培养学生敢于问的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