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崔致远与文学作品《崔致远》
摘要:新罗崔致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人,在韩国文学史、思想史中非常重要任务。他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作韩国汉文学鼻祖。而以崔致远作为男主角的文学作品《崔致远》在韩国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韩国对于《崔致远》的文体格式、作者、创作时代、原典、人物形象、背景、情节、本题等的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成果。其中介绍文体格式和作者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崔致远,韩国,文体格式,作家
崔致远(857~?)活在韩国新罗时代,他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人。崔致远在韩国文学史、思想史中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作韩国汉文学鼻祖。出生于唐末新罗王朝的他,在很小的时候便独自来到长安,寓居苦读,并于十八岁考中进士。其后任过地方县尉,也在当时的淮南节度使幕府中供职多年。回到新罗后,他将在淮南幕府中撰写的公文收录成集,取名《桂苑笔耕集》(“桂苑”指当时淮南节度所在地扬州)。这本文集的价值在于记录了大量与当时政治形势相关的历史事件,对于旧史的记载,既是佐证又有补充和纠正,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些事件中地方政权的政治运作情况。
同时崔致远也留下了许多诗、文、游、记等。在中韩两个文献中都有一篇关于崔致远的作品:在高丽的《新罗殊异传》中名为《仙女红袋》,在中国宋代张敦颐撰的《六朝事迹编类》中,则称为《双女坟记》。以后崔致远故事,在李氏朝鲜初期学者成任的《太平通载》第68册中,以《崔致远》转载,在李氏朝鲜中期学者权文海的《大东韵府群玉》第15册中,以《仙女红袋》转载。
《新罗殊异传》的《仙女红袋》和《六朝事迹编类》的《双女坟记》是同样故事转载不一样的文集的,就是异本关系。《新罗殊异传》已经消失了,只有在后代人的文选集上可以看。《新罗殊异传》的《仙女红袋》流转到《大东韵府群玉》的《仙女红袋》和《太平通载》的《崔致远》,内容也是大体一致,但是两篇的篇幅有所差异,《大东韵府群玉》的《仙女红袋》比《太平通载》的《崔致远》,少了五分之一,省约开头和结尾、删除汉诗、简约情节。还有,在李氏朝鲜有以崔致远为主人公的小说,《崔致远传》或者称为《崔孤云传》、《崔文献传》。然而,与《仙女红袋》没有任何关系。
《崔致远》的内容如下:约在唐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的一天,崔志远来到这一驿站。发现不远处有座古坟,依山傍水,绿草茵茵,于是便“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后来经过仔细打听,才知是双女坟,墓中葬着两个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死的姊妹。崔致远是位感情非常丰富的诗人,知道后感慨万千,诗兴顿起,就在墓门赋诗一首:“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合,与君继赋洛川神。”题罢回到招贤馆。是夜,果梦二女翩翩而至,感谢书生题诗寄情。书生不胜欣喜,遂捧出佳肴美酒,邀其痛饮畅叙。席间诗来词往,互吐爱慕之心。至情深意密时,才子佳人同枕共衾,喜结连理。一梦醒来,竟是人鬼相恋成婚,崔尉颇感惊异,遂作长诗《双女坟》追记梦中情景。
在韩’、‘崔致远’检索以后,取得了30篇以上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分为三个方面,作者、文体格式、内容。在韩通载》的《崔致远》名称仍然不确定:有的学者称为《崔致远》;有的学者称为《崔致远传》。这都是由于还没确定《崔致远》
文人崔致远与文学作品《崔致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