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写绘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作文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这已形成共识。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就只会将图上画着的内容写下来,文章往往干巴巴的没几句话,没有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养成不喜欢写作的坏习惯,他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因此,写作教学不但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更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样更有效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话灵感的平台,就成了我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我们的《新课标》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性质作了定义。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可以说语文的全部内涵就是读写。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的利器在哪里?因此我们选择了读写绘这个最好的载体,提出了《读写绘的实践与探究》这样一个课题。实践出真知,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最有力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低年级学生,并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实实在在的获益,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真正正的发展。
二、选题的基本依据
1、从低年级学生阅读起步看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四五岁的儿童正处于无意想象时期,而七、八岁的儿童正处于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时期。根据心理学“最佳期”理论观点,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学生学习了新课程后,认识的生字量多了,阅读也提前了,为学生学录自己的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新课程改革对想象能力培养看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份等条件,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读写绘是最好的载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以读、写、绘方式,丰富同步阅读内涵,借助绘本,营造想象的氛围,在情景中让学生想说、爱说,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锻炼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
2、挖掘绘本多元空间,借助空白点、发散点、发展点等方式,让学生在删减增补中,启发想象,多层次多角度到感悟想象思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处理好“讲与练”、“仿与创”的关系,引导学习写话,乐于写话,使早期想象作文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认识规律、智力水平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研究内容:
为了探索低年级读写绘结合,提高写作能力的可行之路,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画画、说话、写话来创编故事,而且将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编写出连环画一般的绘本,来激发儿童对写话和绘画的兴趣,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以切实提高儿童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一方面着力探索课外读物中学生感兴趣的画写材料,进行常规训练;另一

《读写绘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qlsxc66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8-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