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普及后,有一些老师、学生认为写字没用了,老师不想花大精力去教字,认为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学生更不想去练字,认为这是一件无意义的事,写字真的没用了吗?
笔者认为:写字教学很重要,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常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听书法渊源激爱国情感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在写字教学中,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例如:我在一节写字课中专门安排了请学生欣赏汉字的演变动画,随着甲骨文、金文等字的出现,教师配上古典音乐曲绘声绘色地描述: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而战国文字让人像在猜谜一样,因为当时的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这字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而奥运会开幕式后,把那段展示中国汉字演变的那段视频——“和”的变化在写字课中再次欣赏,每个学生为中华民族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
(二)学书家人品增道德修养
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郑板桥卖字助穷人”、“怀素退笔成冢”、“颜真卿力透纸背”等,这些趣味盎然的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字花费一段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述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
我发现学生练字时经常三心二意,曾给学生讲过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馍馍蘸墨水,还言味道美”的故事。讲完了故事,学生笑了起来,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意味深长地请他们继续练字。学生早就明白了自己在练字的过程中做得不够的地方,当然这次的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神贯注地在写。这些书法家的奇闻趣事一方面可以在以后的练字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
(三)管书写用品形良好习惯
写字时的习惯很多,比如坐姿、握笔、行笔甚至作业本的摆放位置等这些小细节,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写的字的质量。而对于学生经常遗失学习用品或每支铅笔用过两次后就搁置一边,换一支新的这样的坏习惯,老师可能关注不多。而我觉得这是写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这个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我发现班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室地面上捡起的铅笔满满地插了一个笔筒,而我扯着嗓子在问这铅笔是谁的?却无人应答。橡皮都被切成小块做玩具。对于这种现象我的做法是:每周到校时同桌互相检查所带的学习用品,在每次的写字前,先自己查查学习用品还齐吗?如果少了下课及时去寻找。每周五放学时我会评选出一周学习用品保管得特别好的学生称他为小管家。除此之外我和学生一起给笔贴上小标签,如果丢失了也好寻找主人。坚持这样做后,我发现学生能有条理地放置学习用品,特别节约学习用品。当我们常说
书法论文:“书”写高尚情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