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课题
青山不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努力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读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互动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前准备
。(师生)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对晋西北环境有初步认识。(学生)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青山”,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晋西北的环境与青山联系起来,你有什么想法?(引出“奇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青山不老。
。
。
预设:
学生1: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
学生2:水土流失严重。
学生3: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 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
:当你看到“青山”这个词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学生1:高大挺拔的树,郁郁葱葱的森林。
学生2:潺潺的流水,新鲜纯净的空气……
。
?土地沙化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生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生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青山不老》导学案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