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对聋生汉语学习的作用
摘要:手语是聋生汉语学习的工具之一,对汉语学习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谈了运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聋生;手语;汉语学习;迁移;作用
语言迁移的规律表明,聋人手语对汉语的学习有两种作用: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在学习汉语语言的过程中,手语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手语的消极影响。本文仅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手语对聋生学习汉语的正向作用
手语是聋人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的,它对许多聋人有亲切感,很多聋生宁愿打手语也不愿使用其他手段进行交际。可以说,这是聋人日常的主要交际工具,即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主要交际工具。北美教育研究表明,3%的听力障碍学生其父母也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他们应用手语和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一个很好的手语环境如同有一个良好的口语环境一样,可以较快地发展聋人的语言。因此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具有正迁移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聋生学习汉语的初始时期。
在聋校教学中,不可能仅仅依靠口语一种语言工具,手语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聋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口语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可是聋童(特别是听力在D级-G级的聋童)对于口语还是感到非常的难懂,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口语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相反,我们经常看到,聋童喜欢并习惯用手语而不是口语进行无拘无束、轻松的交流。因此恰当地应用手语,对有声语言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帮助聋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更好地掌握汉语。
二、手语对聋生学习汉语的负面影响
手语是聋人语言的表达方式,它不同于我们健听人的有声语言。与有声音语言相比,手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很多抽象的事物用手语很难表达出来,有些手语是由健听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含义不确切,聋人不愿使用。在聋校我们也发现,很多聋生常常习惯于用手语表达,过分依赖手语,造成了手语和汉语学习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一)手语对聋生学习“口语”的负面影响。
聋生因听力障碍,除非经过听力补偿和进行康复训练后,才会有口语,他们在与健听人的交往付程中,口语的使用频率很小,甚至没有(这里讨论的“口语”是指聋生的日常交际用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语言是适应人类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它也是在交际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各种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则是必然的。手语也是适应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聋人是手语族,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听不见,说不了话。谈话的形式(方式)习惯与一般人不同,自然形成手语群体。由于聋生走不出手语的束缚,如果与正常人交往欠缺,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聋生的日常交际用语即
“口语”的发展。
(二)手语对聋生学习书面语的负作用。
(1)同义、近义手语语素混用,影响书面语表达的精确性;(2)手语词语的兼代,导致书面语的错乱:一是动词名词兼代,很多手语词出现了名词和动词不分的现象,名词兼代动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汉语中的动词和名词是严格区分的。聋生由于手语的名词动词不分就很难完成这一要求。写出来的句子就自然成为我们眼中的病句;二是近义词兼代。近义词语兼代的情况也比较
手语对聋生汉语学习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