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群落名称
野外编号
记录者
日期
室内编号
样地面积
地点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群落高
总盖度
主要层优势种
群落外貌特点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分层及各层特点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地被物情况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人为影响方式与程度
群落动态
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
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编号
植物名称
多优度、群集度
高度/m
粗度/cm
物候期
生活力
生活型
附记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大
3 样地记录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
胸径
株数
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冠径/m
丛径/m
株丛数
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大
一般
最大
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编号
植物名称
花序高/m
叶层高/cm
冠径/cm
丛径/cm
株丛数
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高
三取样方法
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样方面积的确定
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样方面积扩大的方式
法国的生态学工作者提出巢式样方法(图1)。即在研究草本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特征时,所用样方面积最初为1/64m2,之后依次为1/32,1/16,1/8,1/4,1/2,1,2,4,8,16,32,64,128,256,512m2,依次记录相应面积中物种的数量。把含样地总和数84%的面积作为群落最小面积。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但可参考表6的形式进行设计。
表6 巢式样方法记录表
顺序
面积/m2
种类
1
1/64
2
1/32
3
1/16
4
1/8
5
1/4
6
1/2
7
1
8
2
9
4
10
8
11
16
12
32
13
64
14
128
15
256
┆
┆
将以上获得的结果,在坐标纸上以面积作为横坐标、种类数目为纵坐标作图,可以获得群落的最小面积。
群落类型与最小面积
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相应地最小面积就越大。例如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m
2,其中包括的主要高等植物高达130种;在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群落中,最小面积约400m2,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有40余种;在荒漠草原,最小面积只要1m2左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可能在10种以内。
1
2
3
4
5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