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
关于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导读: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经说:“没有任何决策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比人事决策更有影响。”可见,用人直接关系着为政成败、家国兴衰。鲁定公问孔子有无“一言而可以兴邦”,有无“一言而丧邦”。孔子说:“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摘要: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分别开创了中国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而人是社会的基石,是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因此用人成为了世界上的最微妙、最复杂、最有作用,也是最易见成效的一项活动。如何从博大精深的老子、孔子思想宝库中汲取用人策略和用人哲学的养料,是历代以来用人者和用人部门不断深思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老子、孔子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老子孔子用人哲学
一、用人与为政
民乃政之本。为政之道,在于用人。大到国家,小到企业,若求兴旺发达,必先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孔子认为,为政即“选用贤臣”,即“近者悦服,远者归顺”。《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自言:“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备身无他长,然能得人,故三顾茅庐,可致天下三分而得其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亦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经说:“没有任何决策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比人事决策更有影响。”可见,用人直接关系着为政成败、家国兴衰。
鲁定公问孔子有无“一言而可以兴邦”,有无“一言而丧邦”。孔子说:“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兴亡大事,虽不能以一言而定,但国君之难,难在选臣,如知其难而慎其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这句话也算得上一言兴邦了;而国君之乐,乐在于人莫敢违,如其政令不善而下以行之,“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这句话也就足以一言丧邦了。可知,孔子阐述为政用人的要义在于“以仁施政,以德用人”。
二、用人专断与用人
孔子学说认为,要达到知仁、用人、为政的最佳效果,主要在于用人者良好的自身品质、人格魅力以及表率作用。
子张问孔子,何为“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孔子说五者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又说:“自身正,不令而行;自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夏也说:“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此所谓:自身仁,方取信于人,方可用人劳人。不然,人皆以为苛刻自己而不能尽其用。
孔子身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期的君主专制时代,一生致力于维护封建礼教秩序。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孔子学说无法解决“为政专断”和“用人专断”的理由。要想靠为政者和用人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专断的。而从“用人专断”到“用人”的渐进性转变,正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
中国历代用人(主要为官员),在夏商时期为世袭制,到汉代之初始现察举制,而到大唐时期出

关于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