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针对高中政治教学实际,提出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迁移思维能力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102-02
高中政治课由于涉及较多的理论教学,有些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课堂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必须建构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并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来实现。
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梳理整合成各种小例子,以“案”说理,深入浅出,这样复杂的道理也就变得简单直观并浅显易懂。例如,学生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关系总是容易搞错。从抽象到具象,若有“形象”来过渡,学生便容易理解。于是笔者举一例:早晨值班某同学见老师辛苦,说老师我有一个蛋饼,送给你吃。显然,学生不是以交换为目的,老师吃完蛋饼填饱肚子,此时蛋饼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不是商品。老师发现学生做的蛋饼味道可口,隔天再遇该同学,同学说,老师,这次蛋饼3元一个。蛋饼同样可以填饱肚子,不同的是老师拿出3元用来交换,这时蛋饼即为商品。通过这样的例子,商品的抽象概念就变得具体。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具象再次回到抽象,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四个判断来检测学生对商品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即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形象思维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深奥转化为浅显,以此类推,政治课堂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桥梁”,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经验中,概念不是要学生记住,而是要让他们理解,让学生拥有实实在在的情境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问,直接经验不断被唤醒,转换为一个个“形象”映入脑海,有了“形象”作为跳板,学生兴趣被激发了,课堂参与度就高,主动探索求知欲望就强。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有内在联系的。所谓某门学科“入门”了,也就是掌握了该学科知识的逻辑架构,能够以思维导图呈现知识体系。以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为例,量变为何会引起质变,当学生学习到矛盾主要方面的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用数理逻辑思维去证明这一结论。学生一开始比较好奇,因为常见的证明题比较多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上,政治课也有证明题他们觉得新鲜,都跃跃欲试想挑战一下,许多学生开始尝试证明的方法与步骤。笔者请了两位课代表上黑板板演,一位政治课代表,一位数学课代表,让他们PK。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证明的过程。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又因为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为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当矛盾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后,事物的性质就由新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证明题让学生看到了哲学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
以此类推,每一个章节结束,笔者都会让学生自己去画一张知识结构图,并且鼓励学生把章节与章节之间“关系树”理清,强化这样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逐步会养成“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思维习惯,从而领悟知识体系中蕴藏的逻辑关联。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