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弹性在慢性病应对中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理弹性在慢性病应对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病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损害患者健康,使患者面临很多心理问题。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从心理学领域予以重视。心理弹性是目前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综述慢性病患者心理弹性如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弹性慢性病心理健康
Doi:.167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7-01
慢性病因其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面临很多心理问题,如主观感觉异常、心境不佳、多疑或神经过敏等,应从心理学领域予以重视。近年来心理弹性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3]。
1 概念及影响因素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4],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5]。心理弹性强调良好适应,强调个体的内在力量,个体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将有效提高个体的良好适应性。Reivich、曹中平[6]等众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均赞同心理弹性的可塑性。很多学者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干预影响因素,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为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保护性因素又分为个人、家庭和家庭外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乐观、信念、希望、自我效能感、控制能力、积极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7];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稳定和成员之间的支持、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参与儿童教育等[8];家庭外因素指良好的社会支持如宗教信仰、朋友、医护人员的精神与信息支持等[7]。研究表明[9],心理弹性与一些生理因素如激素等存在相关,这些因素对协助个体应对压力和逆境有重要作用。拥有越多保护因素与越少危机因素的个体,适应力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10]。
2 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社区慢性病患者群体中70%的人群为老年人[11],生活质量研究多围绕老年患者,老年人的躯体功能、经济能力等均下降,患慢性病后生活质量较中年人低[12]。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13],因此医护人员应在解决患者生理问题的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3 在慢性疾病应对中的研究进展
心理弹性在多种慢性病群体中都有研究,研究基本为问卷调查或质性研究,测量不同人群的心理弹性水平,确定各自影响因素,通过干预影响因素,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从认知、应对方式入手给予心理护理,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陈露露等[14]发现妇科癌症患者中未参保、文化程度低、悲观消极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个体对于所处困境及心理弹性的良好认知;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的认识。
减轻躯体的不适,树立病愈的信心,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黄昆等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弹性的研究[15]表明: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注意调动家属的积极参与增强支持系统的作用。刘超等[16]发现,鼓励糖尿病患者表达正面情绪,重视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对CKD病人的研究[

心理弹性在慢性病应对中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