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者肖晔萍施教日期 2013 年 9月25 日
教学内容
始终眷恋着祖国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资源
《同步练习》P32的“同步导学”、“同步积累”。
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2—3篇,完成《同步练习》P32——33的“基础知识”。
2、阅读《同步练习》P32的“同步导学”、“同步积累”,了解相关知识。
3、搜集新中国成立这初回国的科学家,特别是钱学森的资料。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课前激趣
播放《我的中国心》
一、导入
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杨承宗,放射化学家,1951年秋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创建新中国第一个放射化学实验室,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代放射化学工作者。
罗祖道,1957年回国,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力学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对弹性理论、板壳理论、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有较深研究。
华罗庚,1950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钱学森。
邓稼先,1950年8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完成《同步练习》P32的1、2两题。
2、速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见课本P56—57“
始终眷恋着祖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