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武帝对乐府诗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武帝对乐府诗的影响.doc汉武帝对乐府诗的影响
摘要:汉武帝为巩固政治,维护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正统地位,从礼乐上设立乐府,并在客观上对汉乐府诗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汉武帝立乐府也有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影响了乐府文人的创作思路,并乐府诗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关键词:乐府诗;汉武帝
一、关于汉武帝立乐府
1. 关于“汉武帝立乐府”的考证
“1977年陕西临潼县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的秦编钟上的刻文有‘乐府’二字,是秦已设立乐府的明证。”1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构也从秦代沿袭了下来。汉高祖时创制的宗庙雅乐和朝廷燕乐还很不完善。建国初创制,故令叔孙通等人“大抵皆因秦人旧事”。文景之时,国力虽逐渐强盛,但“由礼官肄业而已”。汉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势必重新制礼作乐。武帝“立乐府”之说始于班固,《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两都斌序》说:“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宜之世,乃祟礼官,内设金马石集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
”后人沿袭了班固的说法,如刘拐《文心雕龙·乐府》中就说:“里武帝崇礼,始立乐府。”班固在《两都赋》中说“大汉初年,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说明刘彻这时才有立乐府需要和条件。
2. “汉武帝立乐府”的目的
第一,汉武帝为典礼仪式制作歌曲,同时风化民情,巩固政治,维护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正统地位。“汉武帝立乐府大约是在建元六年到元光二年这段时间,是他独立掌权的重要时期。当时乐府为事天礼神而制作的乐歌,就是为郊祀典礼而作,也巩固了汉武帝初期的统治地位。”2
第二,从上文提到的“至武帝立乐府儿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以看出其目的还有配合郊祀作乐和观风知俗。
第三,为朝会制酒助兴,以满足娱乐审美需要,同时融洽君臣关系。
二、汉武帝立乐府的意义
1. 政治文化意义。
汉武帝之所以重新制礼作乐,除了沿袭前代王者功成作乐的传统,还要借宗教礼乐来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确立“太一”这一至上神在国家祭祀中的核心地位,以达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楚祭东皇太一,秦祭白、青、黄、焱帝,高祖祭黑帝,汉文雍郊祭五帝。”3汉武帝为配合郊祀之礼,汉武帝扩大乐府机关,派人采集各地歌诗。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实际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大体说来,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是在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初立太一祠亲自郊祭是在元鼎三年(前114)。
2. 文学艺术意义。
第一,恢复、继承了对民歌的收集和整理。从孔子编《诗经》,整理周代收集的民歌国风后,历经战国、秦无人继承这一工作,汉武帝制定乐府“采诗夜诵”的制度。《汉书·艺文志》所录的260篇歌诗,就是西汉时期的国风。
第二,乐府这一活动,后来延续到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的文人也有以乐府诗篇名作诗的,如曹操的《蒿里行》、李白的《蜀道难》等。促进了我国诗歌

汉武帝对乐府诗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