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1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
借鉴国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但也有些差异。(趋同理论:趋同是方向、趋同不是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
差异主要体现在:
(1)关联方交易;(IFRS24规定国家控制企业一律为关联企业,要求充分披露,我国认为不适合,应修改,我国准则没有这样规定,IASB认为有道理,适当的时候要修改IFRS24)(不构成差异)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构成差异)
(3)适度地引用了公允价值;(不构成差异)
(4)资产减值更谨慎,不能转回。
2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
涵盖广泛:打破行业界限,基本上各类企业、各类业务均有规定。
金融方面有4个准则,侧重于银行,但不能认为这4个准则只适用于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无关,企业的股票、债券等适用这些准则。
独立实施:准则指南设定162个会计科目,解决“会计记录”问题。这次改革强调是“准则指导型”,是独立体系。
3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
着眼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启示我们,会计信息失真或者缺乏实际用途,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因此,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投资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降低资金成本,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4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
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限制企业短期行为。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体系的设计如果片面侧重于利润表,容易为一些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留下托词和利润操纵空间,具有很大局限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只有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价值增加了,股东财富增长了,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有助于促使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避免眼前利益和收益超前分配,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5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
着眼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价值相关的信号,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除继续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外,还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使财务报表反映企业所有重大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预测。
6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
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附注应当提供充分、详细、及时的补充信息;企业所有控制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中期财务报告应当定期提供,并采用与年报相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应当披露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及关联方信息等。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使企业财务报告的内涵与外延大大延伸,从而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理念,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9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
新准则体系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起统驭、纲领作用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明确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计量的属性、界定会计报表要素、规范会计基本记账方法、财务报告的体系及其使用者的范围等内容。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
10
中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