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从病人收入受限出现推诿
一到年末,各地医院医保病人住院难的事时有发生。医院何以推诿医保病人?医院将原因归结为当前医疗保险实施的“总额预付”制度一一社保部门每年按照一定规则向医院分配医保报销的额度,一旦额度用完,超支部分就由医院支付。
“总额预付”制度的本意是?榱思だ?医院控制成本、减少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但在实际执行中,医院往往以采取少收病人等应对措施,最终受损的是参保者利益。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下一步医改的重中之重。在总额控制的大框架内,探索按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等支付方式,是当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三医联动,医保先行”,“总额预付”制度也被医改主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取得根本性进展的当下,仅仅依靠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单兵突进”,显然难以撼动医疗行业现有的利益格局。
“总额预付”是把双刃剑
在实行总额预付之前,医保的主要付费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不过该方式无法约束医院的医疗行为,医疗成本、费用难以控制。
从2011年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鼓励地方探索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十二五”期间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医保实施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总额预付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总额预付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也引发了医院的反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往往采用推诿患者、分解住院、提高患者自付比例等方式与医保管理部门进行博弈。对此,各地医保部门近年来密集发文禁止医院拒收医保病人,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在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部门的博弈中,最先受损的是患者利益,他们或是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或是不得不多掏医疗费用;其次是医生,医院领导将总额额度分解到科室,一旦有科室超标,医生就要背上被扣奖金的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和医生自然就会推诿危重和高费用患者,同时把责任推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也因“总额预付”的简单粗放而备受诟病。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因医保额度受限推诿病人的情况,在很多医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一些医院有不成文的规定,医保病人住院必须预定,设置医保病人的费用上限、住院天数上限等,病人一旦达到上限就会被劝出院。有些危重病人因此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病人权益难以保障。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表示,总额预付制改革的初衷是倒逼医院改革,医院必须强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和损耗。而现实中,医院却继续沿用着粗放式的管理思路,一边喊委屈一边将医保病人拒之门外,最终利益受损的是苦等就医的无辜患者。
“总额预付”的智能升级
“总额预付”制度的弊端逐步在显现,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今年6月29日,人社部下发文件提出,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医改的突出位置,发挥支付方式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的作用。
杨燕绥表示,医保管理机构对医保基金进行总额控制并没有错,毕竟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征缴的医保基金有限,无法满足医疗机构报销全部医疗费用的要求。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基础测算支撑,没有奖惩有序的机制制约,总量控制就会“降级”为管理部门简单粗疏、
医院从病人收入受限 出现推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