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教学中的考古认知.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教学中的考古认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如何将历史思维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通过了解半坡、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依据”,这就将考古认知作为思维训练的一个基本点。初中一年级的课程为什么首先强调考古认知?初学历史接触考古认知,有何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经历考古认知的思维训练?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考古认知首先无疑是培养历史思维中的证据意识。历史讲究证据。历史学家以及历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地挖掘史料,还原历史真相,接近历史真实;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历史作出新的解释。前者是基础。初学历史要进行最基本的思维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后人是怎样知道前人的事情,几百年、几千年前乃至几十万年前的历史,根据是什么?摩擦生电是物理常识,但是物理课程还要用教学实验展示,其意义就在于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的基本手段。历史课也如此,证据是了解历史的基本路径。而考古发现一般都属于第一手的证据,是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初中课程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深入某个细节,我们对
“证据”的认识就很不一样了。
教材中的结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学术的结论,比如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人的存在。另一种结论则具有意识形态意义,近现代史中较多,无须举例。无论哪种结论,教师都应该讲授结论的由来;而相对来说,纯学术的结论更容易被忽略,教师更习惯直接讲述。比如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这就是研究的结论,而周口店遗址最初是怎样被认定的,这是了解北京人最基本,也可能是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就像油田的开发,怎样知道哪片土地之下可能蕴藏着石油,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历史发现如同科学发现一样重要。半坡、河姆渡人的考古发现较之北京人虽然简单,但也有考古认知的问题。有了体验,才谈得上认知。强化考古认知就是从证据视角还原历史现象。发现大量陶器,还有完整的物件,当然能够直接证明那时生活中已然广泛使用了陶器。而考古不可能发现整幢的房屋,怎么认定他们的住房是那个样子的?丝绸之路也有同样问题,考古不可能挖掘出1000多年前的道路,那么怎样认定曾经存在的古代商路呢?因此,证据是我们强调考古认知的第一层意义。
而第二层意义便是考古认知中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历史想象力就是在已知条件下的想象,通过想象连接那些历史的空白。这样的认知过程是发现历史,是从证据的基本原理认识历史。比如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最初安特生根据龙骨山的地质特征和采集到的古动物化石,判断周口店的考古价值。师丹斯基的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安特生的判断,?l现两颗人牙化石。地质特征和古动物化石都是旁证,两颗人牙化石虽然还不能证明北京人的存在,当时德日进就持怀疑态度。但是,想象远古人的环境已经得到依据,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古人类生存的遗址。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房屋也是学者依据考古发现的想象,但有足够的已知条件。后人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通过不断地发现,将历史连接起来。考古认知是历史曾经存在的直接证据,在考古认知及其文字记载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历史学家描绘出比较完整的历史画面。在历史教学中也是这样,重复发现过程,启发想象力,学生才能进入历史情景,体验历史的由来。
考古发现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释,专家的解释也不见得都正确无疑,还有些发现学者也无法解释。比如半坡人居住区周围有一条深沟,专家估计,这条深沟的土方量至少在1万立方米以上。在石器时代,人们用什么工具施工完成这么大的工程?河姆渡人的房屋用了那么多木料,还有卯榫,他们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办法加工原木?考古发现不能直接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半坡、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墓葬,随葬品都差不多,说明什么?还有,河姆渡发现的骨哨是横着吹还是竖着吹?半坡、河姆渡发现的家畜都没有马,为什么?将这些问题穿插在考古解读的过程中,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培养了问题意识。
初中一年级学生一般只有13岁。他们对各门课程都充满了好奇心,不存在疲劳、厌倦的情况。初中历史课,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课程,留给他们的印象可能影响他们今后乃至终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学应特别珍惜最初的几节课,应该将培养学习兴趣和基本考古认知放在第一位,带领学生进入发现的历史情景,体验发现和研究过程,有节奏地展开教学内容。
1.“北京人”发现的考古认知
众所周知,北京人不是中国人的祖先。有关北京人的知识与中国历史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初中历史第一节课与以后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那么,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解北京人的特征,有什么意义呢?按

历史教学中的考古认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