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教学课例和其特点
&nbsp&nbsp&nbsp&nbsp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优秀教案,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包括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优秀教案”。
&nbsp&nbsp&nbsp&nbsp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nbsp(余文森,XX)
&nbsp&nbsp&nbsp&nbsp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效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形式。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nbsp&nbsp&nbsp&nbsp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通常认为,教学课例是以某一节课或某些课为研究对象,展现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自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郑金洲,XX)教学课例主要包括三个局部,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其中,“优秀教案”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优秀教案方案(教学预期);“教学设计”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同学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
&nbsp&nbsp&nbsp&nbsp教学课例的各局部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nbsp&nbsp——“集体备课”与“说课”(一起拟定优秀教案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战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
&nbsp&nbsp&nbsp&nbsp
二、优秀教案与教学课例的比较
&nbsp&nbsp&nbsp&nbsp无论是优秀教案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效果形式。
&nbsp&nbsp&nbsp&nbsp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自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优秀教案)、“怎么做”(教学战略)以和“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课例主要涉和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课例包括的问题主要有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教学情境问题等。&nbsp
优秀教案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论述本课的教材教法,也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括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括有教师和同学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资料,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优秀教案不只必需“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只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
从校本研究的意义上看,可以认为:“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需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同学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同学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自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余文森,XX)
&nbsp&nbsp&nbsp&nbsp
三、教学课例设计要点的研讨
&nbsp&nbsp&nbsp&nbsp1、教学课例是否需要选择主题和指向教学问题
&nbsp&nbsp&nbsp&nbsp根据课例的界定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课例的主要内容表示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