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理顺管理模式 控费增效.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理顺管理模式控费增效
开创社区卫生服务良性发展局面
东莞市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办以来,在市社保局、市卫生局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方向,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按照“政府办政府管”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理顺管理模式,控费增效,稳步开展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工作。通过近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心从落后到赶超、从超支到结余,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一下粗浅体会。
一、主要问题和矛盾
我镇社卫中心在筹建之初,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运作模式偏离轨道。2008年开办初期,由于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镇政府将4个站点分别交由镇内两间综合医院托管,与中心形成了三足并立的困局,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群众和参保人意见很大。
(二)转诊数量异常突出。由于站点托付给医院管理,出现将过多参保人转到自己医院门诊诊治的现象,一时间,社区门诊统筹基金压力骤升,转诊率居全市之首。
(三)次均费用控制不够。鉴于中心对站点管理缺失,出现站点医生对参保患者把关不严,大处方、大检查,药品、检查、治疗等浪费情况严重,造成患者次均费用居高不下。
(四)特定门诊人满为患。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原因,我镇人口老化,人均期望寿命高,参保人使用社区医疗服务的机会多,当然,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初期对特定门诊申请条件设置过低,从而造成社保基金严重超支。,,,影响了机构的正常运作。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转变运作模式,扭转不利局面。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人们群众长远利益出发,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大局出发,将4个站点重新收回给中心管理,完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真正实现社卫机构的公益性,从根本上彻底扭转了背离社卫机构发展规律的不良局面。
(二)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有效运行。2008年以来镇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硬件设施和机构运转,解决员工福利待遇,建立和健全了1个中心、4个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群众步行15分钟便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2011年始,政府还设立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准备金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专项费用基金,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运行。
(三)落实绩效考核,形成费用自控。建立和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尤其对全科医生医疗诊疗行为进行绩效约束,在转诊人数、转诊适应症、特定门诊、次均费用、药物配伍、用药天数、功能检查、因病施治等方面与绩效工资与岗位职责挂钩,实行奖优罚劣,以促进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制定了我镇《一类特定门诊患者申报条件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条件,每月对所有申报人集中讲课辅导,介绍普通门诊的利好条件,这样,极大地较少了一类特定门诊患者的总量,节约了社保基金
使用。
(四)增加临床协作,落实对口支援。2011年1月份一类特定门诊患者首诊在社区以后,每天就诊患者明显增多,日均达627人次。中心一方面增加了全科医生人员,合理安排值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形成区内二、三级医院对中心对口协助支援,开展协同服务模式。这为全镇进一步探索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双向转诊”搭建了平台。现在,每天有3名综合医院医生到中心协

理顺管理模式 控费增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