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鉴赏
边塞诗人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李益
常建
卢纶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关。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听晓角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帝。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六首(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六首(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风光: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抒发歌颂、赞美之情)
统治者:穷兵黩武(批判之情)
将士:艰苦生活(同情)、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情感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玉门关、雁门关、
代郡、轮台、
龙城、金城
陇西、塞上、天水、上郡、云中……
——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
——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渲染。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匈奴、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楼兰:边境之地。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
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诗人通过描写边塞冰霜融化、春回大地、牧马晚归、月洒清辉、戍楼闻笛的平和宁谧之景,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例3:(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
2012年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