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情感。
2、学习运用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世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
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悲而不苦,悲壮豪迈。
二、边塞诗的情感内容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处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