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慈父严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慈父严母
今年1月6日,是父亲逝世43周年的忌日。
照例,我们全家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拜。上午10时,全家在八宝山瞻仰厅门口汇合。大哥陈昊苏夫妇和三哥陈小鲁夫妇到了,二哥陈丹淮夫妇不在京,小鲁夫妇的儿子陈懋公是第三代的代表,第四代尚小不能来,加上亲戚,共十一二人。
瞻仰厅安放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灰,父亲和朱德、彭德怀等元帅的骨灰都存放在这里。母亲的骨灰原本存放于西六室,去年我们将她的骨灰迁到了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安葬。
向父母亲敬献的花篮是我准备的,上面的缎带上写着:“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昊苏、小鲁、珊珊率子孙敬挽。”大伯陈修和之女陈德蓉也敬献了花篮。我们向父母的在天之灵报告了家事:2014年,他们又添了两个重孙子。陈昊苏还代表全家,献上了他所作的诗词《永遇乐》:
故国神都,流年正好,春来冬去
遥祭先人,半生戎马,际会风云处
丝绸古道,天方异域,交友似有神助
赖万民,复兴崛起,千秋伟业建树
新潮浪涌,一波几折,往事如烟回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改革腾飞路
征程又启,雄关再跨,豪迈前瞻天步
后来人,扬鞭跃马,直取繁富
瞻仰厅共三排骨灰台,父亲去世得早,骨灰盒在最上面一排。昊苏和小鲁代表全家上去扫墓,擦拭了骨灰盒。我们买了一面新的党旗,换掉了旧的,覆盖在父亲的骨灰盒上。
回家后,我将这面一直陪伴着父亲的党旗洗干净,晾干叠好,准备送回四川乐至老家的陈毅纪念馆。但无论怎么泡、怎么洗,叠放朝上的那一面,颜色也与周围迥异了,这是43年岁月留下的痕迹啊。
是啊,父亲陈毅和母亲张茜离开我们,已四十多年了。但思念,依然无尽。姗姗来迟
抗日战争期间,父母亲在新四军里相识结婚。1941年,母亲在苏北侉周村生下大哥陈昊苏,小名就叫小侉。二哥生在淮南黄花塘,取名丹淮。三哥生在山东,取名小鲁,小鲁吃羊奶长大,所以小名叫小羊。1950年8月15日,我出生于上海。因为姗姗来迟,父亲给我取名叫珊珊。
丹淮曾回忆,我的出世是父母多年企盼的大事。“一进入秋天,珊珊满月后,母亲就忙着张罗照全家福,母亲在一家私人毛衣店给我们兄弟三人各定做了一件十分漂亮的毛衣。我记得母亲还和女老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
已经生了4个孩子的母亲当时还很年轻,才28岁。她很好学,进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习俄语。
翻译家姚以恩跟母亲是这所学校的同学,他曾撰文回忆:有一段时间她是我的同桌,在我的印象中,她是那样的青春秀美。碰到校长姜椿芳上翻译课,她是必到的,而且听得很认真,笔记也做得很仔细。每次被老师点到名,她就满脸绯红地站起来。她没有一点高官夫人的架子,和其他同学一样穿着列宁装,也是和我们一样在学校食堂用餐。她为人随和,经常看到她和女同学们一起说说笑笑。星期六傍晚,陈毅市长常会亲自来接她。由于当时刚解放不久,敌特活动频繁,学校又地处偏远,市长的车来时,附近有一小段路要戒严,不过到了学校,就解除了。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1955年,父亲从上海调中央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我们全家迁到北京,搬进了中南海。
母亲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职,为了配合父亲做好夫人外交工作,她从俄语转学英语。她学习很刻苦认真,订阅了《英语学习》杂志,一有空就背写单词。王光美曾如此回忆我母亲:她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对子女要求严格,对自己也很严格

我的慈父严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ady_i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