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明信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关键术语的解读.doc詹明信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关键术语的解读
摘要:詹明信的第三世界文化理论是其后现代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第三世界文化为镜像反观并寻求解决第一世界文化危机的出路。詹明信对“民族寓言”、“政治知识分子”、“文化革命”以及“世界文学”等术语所做的后现代性的阐释,对于理解第三世界文化的总体特征、文化实践者的作用和摆脱边缘化及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第三世界文化;民族寓言;政治知识分子;文化革命;世界文学
:G0 :A :1003-1502(2013)04-0026-05
詹明信在对大量的第三世界文化文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第三世界文本的共性特征。他所描绘的多元文化主义格局的世界文化是一种可贵的尝试。本文尝试性地以其关键性术语为切入点,探究它们提出的背景、基本含义、深层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詹明信对作为一个文化整体的第三世界的概括性解读。
一、第三世界文化
(一)术语的提出与引发的争议
詹明信曾经说道:“再没有其他说法能明确表达资本主义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社会主义集团同一系列经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其他国家之间的根本决裂。”詹明信提出第三世界这一术语是基于
“本质性的描述意义之上的”。[1]这表明术语的提出是为了描述的需要,也隐晦地表明詹明信本人并不满意于这样的称谓。詹明信对第一、第二世界的划分是基于社会制度,而对第三世界的界定是根据是否遭受了殖民主义或者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划分引发了中外学界的争议。印度学者艾贾兹·阿赫默德(Aijaz Ahmad)对此划分提出了批评意见:“……第三个概念——第三世界,是纯粹靠对从外来插入的现象的‘经验’来定义的。”[2]学界普遍认为詹明信关于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本身过于简约化,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同时也认为詹明信仍未能走出主流—边缘、西方—东方的二元对立。
(二)对该术语的理解
詹明信在英语原文中分别使用了“alien text”, “another reader”, “Other reader”, “Other ideal reader”等不同字眼儿指代第三世界文化文本是为了表明第三世界文化与第一世界文化之间存在着疏离感、陌生感以及对抗性。而这种文化上的对抗性本身就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第一世界资本的渗透,其文化的独特性和统一性受到了破坏的现状。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詹明信提出的第三世界文化这个术语呢?首先,应该肯定他提出这个术语的良好用意。其次,詹明信是希望从第三世界文化的研究中找到美国文化走出危机的一剂良药,应该属于一种个人色彩浓厚的理想主义。再次,应理性地看待这一术语。它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封闭的概念,如本土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出这样的概念,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前瞻性的特点。它应该指的是国际主义的一个独特形式,用詹明信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种民族境遇的国际主义”。也应将它理解为一个带有解构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文化二元对立关系的术语。这有助于为西方的文学以及文化的研究找到可行的出路。詹明信提出这一术语并不旨在对他者的探究。其本意并不是对第三世界文化文本进行美学上的判断,而是想要创造一个能够在全球化经济和政治体系内思考第三世界文化文本的体系。换言之,在当前去殖民化的世界中,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怎样将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的问题。
二、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一)寓言的多义性特征
詹明信的民族寓言作为一种文本的阐释和分析形式离不开寓言的内涵与外延特征。可以说,詹明信的民族寓言术语与寓言本身既作为文体形式又作为文本阐释和分析形式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寓言是指在一部作品中寄寓着双重意义。寓言是可以用于多种文学形式和流派的艺术技巧,只要它们在讲述一系列连贯事情的同时还表述了另外一系列相关的意思。寓言可分为历史寓言、政治寓言、思想寓言以及宗教寓言等。并且寓言本身又逐渐演化为一种分析和阐释的方法,即寓言式的分析法,用以剥离文学作品中的多层次含义。[3]因此,英语单词allegory在内涵与外延上都要大于它的同义词fable和parable。英文allegory,源于希腊文“allos”和“ag-oreuein”,前缀指“其他、另外”(other),后缀指“言说”(speaking摘要:詹明信的第三世界文化理论是其后现代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第三世界文化为镜像反观并寻求解决第一世界文化危机的出路。詹明信对“民族寓言”、“政治知识分子”、“文化革命”以及“世界文学”等术语所做的后现代性的阐释,对于理解第三世界文化的总体特征、文化实践者的作用和摆脱边缘化及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
詹明信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关键术语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