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启示
[摘要]本文探析了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的溯源,建构了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的体系,在明晰人生环境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启示,对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和谐人生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07 — 02
孙中山没有专门论述和谐伦理思想,其思想散见于各种文件论述之中,今梳理其思想,汇集成体系,旨在明晰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的溯源和内容,并阐述对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启示。
一、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溯源

(1)心和。儒家心和思想主要体现在义利观上,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推及至身心和谐。《孟子·尽心上》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孙中山的和谐伦理思想根源于中国儒家和谐伦理思想,对人内心和谐比较认同《荀子·大学》中三纲八目所阐述的观点。孙中山认为提高人的智慧,教化人的道德,强健人的身体,才是修身养性,才能真正的达到内心和谐。
(2)人和。人和思想是儒家理论的主要内容,儒家“仁学”就是专门研究人伦关系的学说。《孟子·梁惠王上》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论语·学而》的“和为贵”都是人和思想的体现。孙中山尊崇儒家“八德”,并对其进行了传承和创新,他考虑到儒家仁爱有差等性,又进一步升华到墨家的“兼爱”,提倡应不分亲疏远近普遍施爱,进而达到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目的。
(3)太和。太和思想是传统和谐思想中关于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思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出自《周易》乾卦《彖传》,意思是自然按规律变化,人类按规则生活,宇宙才能统一,社会才能和谐。《诗经·大雅篇》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都是对社会和谐的描述。孙中山热衷于大同之说,晚年曾两次全文抄录《礼运·大同篇》,可见孙中山对儒家大同理想的深深情结。
(4)天和。天和是传统和谐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宋代理学家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说法。《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天和思想的典范。孙中山继承了传统的人与自然相和谐思想,重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阐释了“夫地利者,生民之命脉”的环境整体观,〔1〕“地能尽其利”的生态平衡观。〔2〕
2. 西方社会的和谐伦理思想
源于法等、博爱”思想对孙中山影响深远,孙中山曾将其视为
“社会主义之真髓”,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3〕可见“自由|、平等、博爱”是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真髓”。
二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的内容

(1)修食健体。孙中山认为“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未文明各国所不及。”〔4〕他说:“中国常人所欲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5〕这是中国人口昌盛、“常多上寿”原因。孙

孙中山和谐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