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技巧
● 导游讲解的现场性
导游语言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实讲阶段,因此,现场性便成了导游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依靠一系列表达手段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表现现场性的词汇、现场导引语、现场操作提示语、面对面的提问等种手法。
表现现场性的词汇主要是指导游次词的现场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及近指示代词等等。时间名词主要有:现在、今天、刚才、此时此刻等等。时间副词主要有:刚、刚刚、正在、立刻、马上、将要等等。指示代词主要使用近指示代词,如:这、这里、此、此处、这会儿、这么、这样、这么样等等。
请看下面这篇有关晋祠的导游词:
我站的这个地方就是驰誉中外的名胜晋祠。这里遍布着国内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流传出美妙动人的历史故事。
晋祠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书中有“沼酉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的记录。这就是说,晋祠距今至少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
现在观众朋友看到的这个唐叔虞祠仅仅是整个晋祠中的一个祠堂,最初的建筑早已毁坏了,现存的唐叔虞祠是清代乾隆三十六年扩建的,离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
观众朋友,这里就是著名的晋祠金人台。凡是来晋祠游览的人,都忘不了与这四位姿态威武的铁人合影留念。我国清代的学者早就论证过这四尊铁人,他们的本名叫铁太尉。由于铁是五金之属,所以矗立铁人的这个地方就叫做铁人台了。
位于铁人台西南角的这个铁人,不但神姿英武,独具风采,而且毫无锈蚀痕迹。它是北宋绍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97年铸造的原物,至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北宋时我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这尊铁人是当年请外地名匠铸造的,因而被称作外来户,而其他三个都是由晋祠附近的工匠铸造的,被称为本地户。四尊铁人都是为防止水患而铸的。
上面的这篇导游词中划线的部分,就是属于表现现场性的词汇。毫无疑问,这些现场性词汇的运用,会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现场导引语,主要是指对游客的引导或提示旅游者的一些用语,比如“请大家往上看”“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我们面前的……”“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我们神驰已久的……”等等。此外,还有引导游客参与的引导语,如:“请大家试着……”“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哪位朋友愿意(做)……”等等。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现在大家看到的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游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呢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春天,柳丝泛绿,桃花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如临仙境。……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叫“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钱钧《杭州西湖》)
②出碑亭,迎面的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说中山陵的台阶就像是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各位朋友,大家也不妨数数看,怎么样?(文朋陵等《中山陵》)
上述两个例中划线的部分,都是现场导引语,这些导引语的使用,使此情此境、此时此刻、此地此人的游览现场特征更加突出,既有对旅游者的引导与提醒作用,又使导游词呈现出十分鲜明的现场性。
现场操作提示语,就是附着在导游词中的具有指示作用或指导导游人员现场操作作用的说明用语。请看两个例子:
①大家知道我国第三条大江珠江的源头在哪里吗?眼前这条玉带似的南盘江,就是“南国母亲河”珠江的源头,发源于云南曲靖的马雄山。珠江源仅仅是睢雄洞的一个小龙潭,看来发展壮大的事物都有其稚嫩的童年。……(视情况可讲“阴阳之道”,讲江上的我国第一座超百米大跨径石拱桥—长虹桥,讲沿江胜景等)
(李威宏《石林、撒尼人、火把节—石林一日游导游词》)
②(“避秦疑无地,到此别有天”题刻旁。先跟客人开玩笑)这是石林最危险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轻手轻脚,屏住呼吸,不然石头就会掉下来。(自己站在巨石下“引渡”客人通过后)各位现在可以放心了。其实它在这儿已经“定居”300万年了,经历了无数次天打雷、大地震的考验,不会掉下来的。
(李威宏《石林、撒尼人、火把节—石林一日游导游词》)
上面例子中划线的部分,就是现场操作提示语,有指导导游人员进行操作的建议,也有提示游览地点的说明,具有极强的现场性。
现场的提出疑问,就是根据旅游者思路的设问和直接提向旅游者的设问。主要表达方式是“来到(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刚才有位朋友问……”“这位朋友问……”等等,再请看连个例子:
①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大家马上就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
(钱钧《
导游讲解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