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工作中,辅导员应更新教育理念,运用赏识教育,改善工作方法,重视挖掘学生长处,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赏识教育学生管理高职学生思想教育
一、高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高职学生管理中间,问题集中体现在: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问题。他们中多数是高考成绩不好,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读高职只是无奈的选择。作为应试教育的失意者,有些高职生觉得与那些能上本科的同龄人相比,心理上有挫折感,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本来基础差,到高职院校后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天资愚笨,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完全放弃学习;有的缺乏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迟到、旷课。尤其在高中阶段就形成了喜欢抽烟、常泡网吧、赌博等恶习的问题学生,往往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有排斥、逆反心理。这些问题学生的存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在现实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学生犯错误时,个别老师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一味地挑出其毛病、指出其缺点、严辞训斥,以为这样才能对学生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给予最大帮助。可实际上,用这种采用责备、训斥、命令的方式方法管理教育学生,很容易令学生反感,往往收效甚微,适得其反。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已势在必行,赏识教育不失为其中首推教育方法之一。
二、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赏识
——赏,含重视、欣赏、赞扬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心理学也认为,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弱化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的基础上热爱学生,在善待学生的进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信任学生,爱学生。学生从辅导员的赏识中,可以体会到爱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辅导员对他的评价和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在
“我也是好学生”或“我也能做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进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学生上进的内在动力。
三、赏识教育的运用与技巧
如前所述,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他们更希望被人理解、尊重、信任,他们被人赏识的渴望更强烈,也就更适合运用赏识教育来教育管理。如何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笔

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