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危局”来了吗
核心提示:新兴市场遭遇的种种问题,QE撤退仅仅是一个外部刺激信号,其反映出来的本质是新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必须完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的时点已经到来。
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3年5月“预告”将考虑削减量化宽松(QE)规模之后,全球各大金融市场都因为流动性将锐减的预期而出现较大波动,主要金融市场皆受到不小影响,但其中新兴市场受到冲击后的损失尤为严重,引起不少关注。
“金砖四国”集体褪色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印度,短短3个月(即2013年5月―8月)内,印度货币卢比的汇率屡创新低,对美元的汇率下跌高达近16%,孟买敏感30指数与国债收益率更是双双严重跳水。
而巴西与俄罗斯的主要金融指数在去年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由2月的高点10640点下挫至6月的低点8700,指数几乎蒸发了五分之一;巴西的Boverspa股票指数也从1月的高位63472点下跌至6月的低点54054点,同样近乎削去了20%。2012年9月、11月相继推出的QE3、QE4对新兴市场的提振作用,到了去年5月的“QE撤退预告”时,已近乎全面归零。
不仅如此,巴西在2013年6月17日即2014年世界杯筹备前夕,更是爆发大规模反物价通胀的街头抗议风潮,全国主要城市的游行活动持续数周,并造成多人伤亡。据当地媒体称,这是该国近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给原可大大刺激本土经济的世界杯足球赛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看中国的沪深两市,也在6月遭遇400点左右的重跌,但由于中国是“金砖四国”中唯一一个资本项下管制的金融市场,暂未“元气大伤”,但也与之前指数与成交量屡创新高的繁荣景象大相径庭。
至此,“金砖四国”都颇有黯然失色的味道,隐蔽在高速增长下的挑战日趋明显。四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均遇到一定阻滞,内部经济都有各种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股票已经被认为估值较高,使得海外投资者频频考虑是否该将资金撤离……这一切表现,不禁让人怀疑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2012年欧债危机之后,金融风暴随后将有可能登陆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应避免遭“错杀”
是否可以说“新兴市场危机”已经到来了呢?笔者认为还需拨开“金砖危局”的迷雾进行分析。
当下四国之中,QE退出传闻造成较严重影响主要发生在印度和巴西,而导火索直接是由金融市场引发的仅在印度,所以并不能就此判断“新兴市场危机”已全面到来。
印度孟买交易所虽然历史悠久,但印度股市有效性相对较弱,健康程度本就堪忧。除了股票,此次印度货币卢比大幅贬值,直接与印度本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有更大关联。印度国内长期的大额财政赤字和过于依靠外部融资的状况,导致其率先遭遇海外资本离场,而一旦缺乏流动性输入,原本脆弱的资本市场便立刻产生大的波动。
所以,其他新兴经济体亟须防范的是恐慌连锁效应,避免由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未来发展担忧而遭“错杀”。然而,如何使海外资金始终在本土市场保留存量,则需要各国央行和金融管理层各显其能以及相互间的通力合作。
不断完善新兴金融市场,是永不能松懈的主题。目前,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下开放等改革尝试,这是一个积极的表现,将为新兴市
“金砖危局” 来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