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2001年为%,2003年为%,而2005年为%,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2003年为%,2005年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不是以往的话题作文,也不是原来的材料作文,而是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作文,笔者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2005年湖北卷作文相似。所谓命意作文,就是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命意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
面对这样的命意作文,我们在作文时关键是准确审题、恰当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太难,话题作文“不需审题”,命意作文要慎重审题。因袭话题作文“不需审题”的错误思想,在看到命意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当成话题作文来作文,不要认为“命意作文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何审题呢?首先,审材料。材料是触发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材料是激活我们作文思维的催化剂。比如,我们在阅读本材料的时候,一定会知道这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材料,那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确定为“阅读”;其次,审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今年作文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其中作文的构思方向是我们审题的焦点,也是我们立意的切入点。“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读书心得,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这时,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我们由本材料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黑龙江一考生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

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