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纳洛酮在抗休克中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纳洛酮在抗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抗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休克患者5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在病因治疗和抗休克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静滴,对照组不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死亡率、血压回升时间、末梢循环好转时间及开始排尿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压回升时间、末梢循环开始好转时间及开始排尿时间较短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 )。结论纳洛酮能明显提高抗休克的疗效。
[关键词] 纳洛酮;抗休克;血压回升;末梢循环好转;排尿
[中图分类号] R9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70-02
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1]。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深入,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应用于吗啡类药物中毒外,也应用于非吗啡类药物中毒催醒及各种休克,但临床抗休克的应用中各报道结果不同[2-3]。为了探讨纳洛酮在抢救患者中的价值,本研究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对28例休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和一般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休克患者54例,分成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4~70岁,平均(±)岁。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4~68岁,平均(±)岁。休克根据《现代急诊内科学》[4]制定标准而确诊。休克类型:治疗组低血容量性休克14例,心源性休克6例,感染性休克8例;对照组低血容量性休克13例,心源性休克6例,感染性休克7例。~ h,平均(±) h。休克指数>1者占50%。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血压、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1)积极治疗原发病,(2)根据休克类型即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纳洛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 mg,静脉注射,根据病情30 min后重复给药,连续4~6次,~ mg,加入5% 250 mL静滴,在4 h内滴完,如休克仍未纠正者则继续按上述剂量静滴维持,休克纠正后逐渐停用。
疗效观察标准
在治疗中密切观察,记录血压、平均动脉压、尿量、心肺及末梢循环变化,休克纠正标准为:意识障碍好转,血压回升到正常或持续>9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80 mm Hg(1 mm Hg = kPa),开始排尿或尿量>30 mL/h,肢体转暧,青紫消失。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
2 结果
两组死亡情况比较
两组共死亡8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

纳洛酮在抗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