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嘉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doc关于进一步加强嘉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嘉定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
1、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交往范围与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提高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认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情绪表现,通过引导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交往的障碍。
2、小学中高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了解友谊的意义,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3、初中阶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学会自我悦纳;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学会倾听和表达,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4、高中阶段: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举行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安排进学校教学计划,课时可以在选修课、主题校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活动中落实,可以纳入学校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在小学三年级、预初和初一年级、高一或高二年级分别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学年一般不少于20课时;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学龄段一般不少于40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层次要求,实施分层教育。初中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六年级主要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为主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七年级主要以青春期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选用上海市教委统编教材或自编教材(经专家审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辅导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
2、学校要建立、完善、规范心理咨询室
关于进一步推进嘉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