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研究
思想是属于人类的。因此,不同国度、不同地域里的思想家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状态下,并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但其思想的目的、思想的方式和思想内容总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在晚近时期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由于文化交流的日渐增多,相互借用和相互参证使得这种情况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这就使得比较研究更加方便了。不过对于早期的思想家进行比较研究却更具意义。因为在文化交流还没有大规模的展开,甚至在基本没有文化交流的情况下,思想家们共同的或近似的乃至完全不同的思考尤能表现不同民族的相同或相近乃至完全不同的遭遇和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这种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类型,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比较了解人类的共同特征,进而理解人类的共同命运。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进路、思想方式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折射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诸多方面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一点,对更好、更客观地理解中西文明会提供有益的帮助。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很强的现世精神,二人均不喜欢空谈玄理。苏格拉底并不重视脱离现世的人事问题去思考冥冥之天或茫茫宇宙中的事物起源问题,他批评这些人,“完全不管人事,而对天上的事情加以猜测,是不是认为自己在做本分的工作?”苏格拉底坚信首先弄清人事问题是绝对重要和必要的。在他看来,人事问题是世间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首要的问题,不仅本身即已十分重要,而且其它一切问题,如果脱离了人事问题都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孔子在这一点上与苏格拉底很相像,季路问孔子若何“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死”,孔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生的问题和人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是没有必要去谈论“鬼神”和“死”之类的问题的。虽然苏格拉底不愿首先去谈论人事以外的“客观存在”方面的问题,而孔子则不喜欢谈论“死”之后等问题,但两位先哲同样不喜欢先去探讨人以外的问题,则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表明两人都有明显的现世精神,双方同样持有明显的入世情怀。对于一个饱含现实情趣的思想家或践履者而言,人生之前或人死之后,抑或人以外的问题,同样都属于无实际意义和现实效用的问题,他们虽不主张禁绝这种思想,但总是对其采取批判的态度,认定将人之外的事物或人生之前乃至人死之后的真实和虚幻的“东西”作为思考对象是无意义和没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与孔子几乎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两位先哲都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都通过文化的自我体认而赋予自己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两位先哲那里,这种对现世的关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兴趣上面。有趣的是,这种浓厚的政治兴趣使得两位先哲同时将目光投注在了道德领域,他们都希望建立一种符合伦理原则的政治,都试图努力造就一种政治与伦理相统一的合理的政治生活。
苏格拉底为实现自己的现世抱负而四处宣讲道德,他”如父如兄地敦促人们关心美德”,每日敦促和劝说大家,“不管老小,都不要只顾个人和财产,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1],他认为这是比个人和财产“更重要的事情”。在他看来,人要使自己有力量、有美德,求助于神灵,不如求助于自己心灵,“一个更好的公民”的标准,是包括理财能力、为城邦效命疆场而能克敌制胜、以外交的方式化敌为友、通过演说凝聚人心、使人民齐心协力等等诸多方面的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