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学之安娜弗洛伊德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吴限亮安娜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六个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亲事业的一个。终生未婚,陪伴在父亲的身边,是父亲的秘书,发言人,朋友以及护士等等。一生从事儿童分析工作,是儿童分析心理学的先驱和权威。安娜弗洛伊德其人安娜弗洛伊德其人20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23岁参加星期三讨论会,接受父亲的分析28岁涉足儿童分析,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秘书 30岁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任期3年) 1938年随弗洛伊德抵达伦敦1947年-1982年创办并主编《儿童精神分析研究》(哈特曼、ErnstKris)名誉博士:杜克大学、维也纳大学、剑桥大学美国政府:麦迪逊奖英国政府:大英帝国骑士爵位安娜弗洛伊德其人一生发表100多篇论文,出版10多部著作《儿童精神分析四讲》(1927)《儿童精神分析技术导论》(1928)《自我与防御机制》(1936)《战时的幼儿》(1942)《无家可归的婴儿》(1943)《战争与儿童》(1943)《对儿童发展的观察》(1951)《儿童的正常与病理:发展的评估》(1965)《发展性心理病理学的精神分析观点》(1974)《儿童分析的主要任务》(1978)《作为正常与不正常心理正常研究的儿童分析》(1981),为自我心理学(包括客体关系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焦点的转移——本我到自我的转移弗洛伊德重视本我,因为本我对自我提供能量,自我仅仅是本我与外界的中介,本我通过自我来应对外界。安娜认为:“研究本我及其活动方式永远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始终如一的:即矫正心理异常,使自我恢复其统一性。”“我们观察的适当领域总是自我,可以说自我是一个媒介,我们试图通过这个媒介来了解其它两种结构的情况。焦点的转移——病理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转移儿童通过本我和自我的交互作用,逐渐增加对外界的信赖,终于形成了自我对内外现实的控制能力。儿童发展线索的重点应该放在自我适应生活要求的能力上。发展线索的主要特征:从依赖到情绪上的自我信赖从吮吸动作到正常的饮食从大小便不能自控到自控从对自己的身体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从游戏到工作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到关注玩具防御机制情感=感觉+想法三种基本的不愉快的情感:焦虑:对可怕事件的猜想抑郁:对已经发生的可怕的事情的看法愤怒:想要毁灭某人或某事的想法感受都是不愉快的感受,想法各有不同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防御机制是自我应对本我的冲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这三个对手的心理举措和防卫手段,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的平衡。(repression):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入潜意识中使之遗忘。最重要、(projection):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思想转移到别人或其它对象身上。使这些冲动脱离自我,好象它们不是自我的一部分。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情或想法。(reaction-formation):指用一种相反的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以对立面掩藏某种本能于无意识之中的机制。
自我心理学之安娜弗洛伊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