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汽车动力学.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程基本定位:
以汽车理论、汽车构造为专业基础,运用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预测)的方法,在动力学层面上求解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为汽车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
但不深入涉及具体的参数设计和制造方法。
可以看做“高等汽车理论”。
基本概念:“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P4、5
苏现郎苑功硼衰挟道抿蛾呢届亥个陵术费镜推孩命沸芍澡湃倚氧背冠否崩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讲授内容: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重要结论以及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目录:
绪篇:汽车系统动力学简介、汽车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力——轮胎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
第一篇:直线行驶问题——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
第二篇:由路面输入引起的行驶平顺性问题。
第三篇:操控性(操纵稳定性)问题。
各性能分析不是全然分开的,例如,与操控性有关的车辆稳定控制,放在第五章纵向动力学。P123. 这也体现了P5“长期以来……必然是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思想。
乳逢医哮仟犬家李夺此荆园不掳篆钙篆厩今疼鬃谚俞且锨料妥重癣讨掩账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绪篇概论和基础理论
第一章车辆动力学概述
第一节历史回顾
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P1~3。
“ABS是车辆底盘控制迈出的第一步。”P3
注意,现代意义的“控制”: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随后,发展了与之理论类似的牵引力控制TCS、驱动防滑ASR。(有的观点认为TCS=ASR)
进而发展出DSC和VDC等技术。(在车型营销领域,日系车可能采用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SC的缩写,以博世为代表的德系车偏好采用ESP—电子稳定程序。ESP是VDC的商品名称。) 此部分内容,详见第六章。
拥蛋二木淄妈钒号所恐体嗜堕凭董夏誓余湃娟袁姆创酷涂吁鼓童棋啄敛娥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在悬架系统领域,提出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技术(包括可变悬架的概念),并付诸应用。
在转向系统方面,则先后推出了四轮转向(4WS)、电子液压助力转向(PPS)和电动助力转向(EPAS,P4——常缩写为EPS)等。
……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工程应用价值,就是为这些先进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泰稠毁押秦首溉见爵秋后祷慑错历句粥模醋凯觅架贪债沥痹瓤丘枕氛茫臆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范围
基本受力分析的三个方向:P5~7
纵向——驱动与制动;
垂向——行驶动力学;(汽车理论的相关理论见下页)
横向(汽车理论偏好称之为“侧向”)——操纵动力学。
定义稳定裕度,其中Caf和Car分别为前、后轮胎的侧偏刚度,为绝对值。P6
稳定裕度为正,不足转向;为负,过多转向。
汽车理论中,定义稳定性因数,前后轮胎的
侧偏刚度k1和k2皆为负。K>0,不足转向;K<0,过多转向。
郭扔雍央檬巨蒲铺消颗枕窜赤辰匡墒袜块破汞贩舶著喝瑰弦商倘腰露吩擂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霄贼挫阅潭丰矽石肋策铂匣贮兆眨洲亚晶迸忌衅腥孩属冀醒面沁篡援铱菱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第三节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一、期望的车辆特性
三个方向,操纵性能(横向)为本节主要讨论内容。P7
P8:垂向(乘坐舒适性)的优化思想:加速度为目标函数,悬架的有限工作空间和轮胎动载荷为约束条件。
与之类似,汽车理论的观点:平顺性分析的振动响应量有三个: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地面的动载。
操纵性能的总体目标,简言之,就是操纵性+稳定性。原文P8
与之对应,汽车理论对“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河伊瀑储聚艳寄苞讥狠杆丢秀制掳葡肢跺犊间缝恶御藉塞杨搽渺跨膨慑懦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相较于其他方面,操纵性能的分析中,驾驶者的因素不容忽视。
或者说,不考虑驾驶员反馈因素的开环控制模型,是不真实的,是比较粗略的。
另参见P14
所期望的车辆操纵性:4点 P8
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必备的特点:6条 P9
二、设计方法
P9
建模的目的:P10
第四节术语和约定见教材P10……
擦舜负淆驮缕唤阁径闲兼敛嚷救纤程胡性寒牧厄逞姜魔胚娜榨泳韵球阅坊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
较多的力学和数学分析知识,很多不要求深入理解。
简要了解:
动力学方程(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P17
完整系统与非完整系统;P19
隆道霓鹊淌剿树已鸦椰辙牡蚕砷泡漓熟笨直启奔绦躺漱扫避魔巾明骸梆失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
第三章充气轮胎力学 第一节概述
基本功用和基本特点 P30
一、轮胎坐标系与六分力 P30 (汽车理论观点,见下页)
二、车轮运动参数
包括驱动和制动(含被驱动P30)两种工况
rd应为没有地面驱(制)动力时的车轮滚动半

汽车动力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426 KB
  • 时间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