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0-01
1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管腔狭窄,侧支循环没有完全建立。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这种疾病一般的表现症状为心前区连续性压榨性疼痛。病情较轻者只会感到胸闷,病情重者将会突发严重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和休克更严重者会产生猝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2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先兆 50%~%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发生.。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更剧烈,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伴有大汗、恐惧及濒死感。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尤以24 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休克主要为心源性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 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 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3 急救及护理的相关措施
院前急救:
在院外如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应尽量不要搬动病人也不要让病人走动,应该让其安静平卧,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严重情况,比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用拳头叩击患者胸骨下段或挤压胸外并做人工呼吸等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如出现较轻的情况比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和患者烦躁不安的情绪加重,应该立即让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给于心里、理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等待救援。为了更好的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急救,在院内我们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以降低新陈代谢,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所以,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2周。患者发病48h内更要绝对完全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一切活动如洗漱、饮食、翻身、大小便等,均需要有护理人员协助。护理人员要耐心说服前来探视的亲友,谢绝探望,避免患者因见亲友心情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律失常。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活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活动期间出现心率加快,气急,心慌,出冷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缓解患者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指导患者在疼痛时,不要紧张及用力屏气,要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脂、安定、硝酸甘油,严重者可选用吗啡。
24h不间断心电监测急性心梗患者极易并发心律失常,并多发生在24h之内,是急性心梗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给予连续心电监测,预见性发现问题,极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心律、胸痛、出汗、尿量、皮肤温度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